顯示包含「1970s」標籤的文章。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包含「1970s」標籤的文章。顯示所有文章

2016年2月25日星期四

洗衣要用洗衫板

六十年代的公屋,有些單位有露台。
小時候家住蘇屋村,住的單位就有個露台。
露台有來水位去水位,
在那裡洗衣物很方便。
洗完衣又可在那裡晾衣。
那時居所有個露台真幸福。
洗衣晾衣誰來做?
家庭分工,爸媽要上班,
這些工作由我的祖母做。
每天都見她坐在矮凳上,
彎著腰洗擦衣物。
她會先搽些番梘或洗衣粉在濕了水的衣物上,
然後將衣物在洗衣板上擦。
洗擦一段時間後就將衣物過水扭乾。


洗衣板


我都試過貪玩爭著洗過一兩件衣物,
發覺很勞累,要日日洗是苦差事!
那時洗衣機尚未普及,
祖母為一家人洗擦衣物都洗了很多年。
到洗衣機普及時我家才為祖母買了洗衣機代勞。

× ×  × 

那時的洗衣板多是木造,
用久了很易霉爛! 
不及現在的多是塑膠的耐用。 
但現在洗衣板耐用, 
但又很少人會用了。 
現在要洗衣,就算沒有洗衣機,
很多人都會儲起一大堆衣物,
然後拿去周街都有的自助洗衣舖洗衣物,
這樣的洗衣生活早已成為很多人的生活日常。

2015年12月12日星期六

紙板聖誕老人又來了





每個人都有他難忘的童年聖誕!
我的童年聖誕,記憶深刻的是,
很多地方都貼滿一式一樣的紙板聖誕老人頭像,
宣示一年一度的聖誕節又來了!

這個紙板聖誕老人頭像, 
訊息簡單直接,形象清晰!
在文具鋪有得賣的!
 我們為慶祝聖誕節,
也會買來佈置家居或班房!
而在當時,這樣做其實顯然也是懶惰省力的選擇!

要是認真一點佈置,應該也可以有很多物料可供選擇,
例如我也很歡喜用線掛起同學朋友送給我的聖誕卡,
那時每個聖誕收到的聖誕卡,
閒閒地都有幾十個的呢!


 * * *

Kenny G - Xmas Songs
  
 


 

2015年11月30日星期一

糴米為了飯香


 



香港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有很多米舖賣米。
顧客買米叫做糴米。

米舖賣多種米。
顧客糴米可以一斤斤買,
可以混合買不同的米。

買得少三幾斤分量,可以自己拿托回家!
買上三二十斤,米舖會送貨!
記得那時我們家糴米會叫米舖送貨。
既然會送貨,
多會搭單多買一些糧油食品如食油或醬油等!
米舖的送貨大力士多用麻布袋裝載那幾十斤米的米,
送到我們家,還幫手倒落米缸呢!
 
以前香港流行一句俗語,話「乜乜多過米舖」,
意思是乜乜的數量非常多,
曲綫證明那時香港真是有很多米舖。
因爲米舖多,米舖都要爭生意!
各自都會想些方法吸引顧客。
例如那時有些米舖每年都
送日曆牌給顧客或者潛在顧客,
牌上大喇喇寫上地址電話,
方便顧客糴米,
算是那些年樸素的市場推廣!
據說,那時有些送米的電台廣播廣告:
「有嘢送呀有嘢送,買米有嘢送呀!」
「有乜送呀?」
「買米有人送!」

現在米舖不多了,
超級市場有賣分量不同的
真空膠袋包裝的一包包的米:
一公斤, 二公斤 ,五公斤,八公斤,
十公斤等一包包。

顧客買包裝米可以自己從超市托回家,
也可以叫超市送貨!
但我現在仍間中幫趁這些已經不多的米舖
買幾斤米吃!
我會混合買不同的米,
以煲煮出有特別口感及米香的飯。

我最喜歡吃蝦仔米飯,
30% 新米 70% 舊米,
最好用來做有米香的炒飯呢!

2015年10月22日星期四

紅情綠意知多少

香港郵局的戶外郵筒,
在回歸前一般都是紅色的。
 香港郵局的戶外郵筒,
在回歸後一般都是綠色的。


你覺得那一個好看些呢?

或者甚麼顏色也無所謂,
都是用來暫時寄存郵件啫! 

——
 
The Beatles - Please Mr. Postman

 

2015年10月21日星期三

一兩天後她一定收到我寄出的信



郵筒
香港的郵政服務,
水準很高,寄失率很低。
在我自己的經驗中,
寄失的個案絕無僅有。

本地普通郵遞,
一兩天內收信人一定收到我寄出的信。

所以,信放入郵筒後,
我就可以假設信已經寄出,
對方一定收到!


而有些信,
敢寄與不敢寄之間,
我曾在郵筒前躊躇一陣子。  
或者信放入郵筒後有點反悔,
要想辦法將信取回!
其中一個想過的方法是,
用香口膠希望將信黏著取回! 

但這一切都是古舊情懷,
現在用手機溝通,
對方即時收到,
無所延誤, 
所有感情或信息,
也赤條條的,無所隱藏!

——————————

 The Carpenters - Please Mr. Postman

 

 "Please Mr. Postman"
(Stop)
Oh yes, wait a minute Mister Postman
(Wait)
Wait Mister Postman

Please Mister Postman, look and see
(Oh yeah)
If there's a letter in your bag for me
(Please, Please Mister Postman)
Why's it takin' such a long time
(Oh yeah)
For me to hear from that boy of mine

There must be some word today
From my boyfriend so far away
Pleas Mister Postman, look and see
If there's a letter, a letter for me

I've been standin' here waitin' Mister Postman

So patiently
For just a card, or just a letter
Sayin' he's returnin' home to me

(Mister Postman)
Mister Postman, look and see
(Oh yeah)
If there's a letter in your bag for me
(Please, Please Mister Postman)
Why's it takin' such a long time
(Oh yeah)
For me to hear from that boy of mine

So many days you passed me by
See the tears standin' in my eyes
You didn't stop to make me feel better
By leavin' me a card or a letter

(Mister Postman)
Mister Postman, look and see

(Oh yeah)
If there's a letter in your bag for me
(Please)



2015年10月17日星期六

很少再粉墨登場的粉筆


在家大掃除發現了一小盒粉筆。 
勾起了一些讀書時代的回憶。

讀書時代,
包括中小學, 
學校班房都是用黑板粉筆的。
記得老師用粉筆在黑板寫滿資料後,
有些老師會自己擦黑板,
有些老師會叫學生值日生檫。
擦黑板時滿班房都是粉筆塵,
奇怪那時老師學生都未懂帶口罩,
 整天吸粉筆塵,不論職業老師和職業學生,
都容易得到職業病。

頑皮學生有時會玩粉筆戰,互擲粉筆!
禁忌是擲粉擦, 
擲粉檫容易嚴重傷人,
已經超越嬉戲限度了!

其實在教室以外很小機會用粉筆了,
這小盒粉筆是用來讓小孩子在小黑板學塗鴉的。
小孩子都長大了,
一小盒粉筆真的再沒有甚麼用了!


2015年10月11日星期日

我們竟在戰前唐樓的圓角處邂逅


圓角唐樓

 在香港的戰前唐樓所餘無幾,
 圓角唐樓更是鳳毛麟角!
據報道現在祗剩三幾幢! 

 圓角唐樓的圓角,
一定比直角難建!

為了什麼原因而建的呢?
可能純為了美觀!

但我懷疑有一個更實用的原因。
這些圓角唐樓原來沿窗邊都設計成有頂露台。
露台之內才是居住範圍。
 
每樓層的露台角,不起直角而起圓角,
目的應該是讓露台使用者經過露台角時,
可以“掟過靚彎”吧!


2015年10月1日星期四

無從彩色的黑白人生

我小時候看的世界都是
黑白分明的,非忠即奸的。
電視電影影像是黑白色的;
電視電影影片裏的人物角色一定是
關德興及石堅般忠奸勝敗對決

我對事物的看法也兩極化的:
對與錯,好與壞,愛與恨,善與惡 ,等等等

 而後來世界也開始繽紛起來,
 電視電影影像都由黑白過渡到彩色或後補彩色加工了。

電視電影影片裏的人物角色也變得不忠不奸;
怎至【無間道】起來,忠中有奸,奸中有忠了。
我如是者也要用上了十多年的人生經歷和閱歷,
追蹤社會的轉變,
才學懂黑白之間有廣闊的灰色光譜的!

但近來的世界儘管更趨高清超彩,
很多屬於不同範疇的觀念或人際交往又變回
黑白分明,非忠即奸,
 非生即死,又或者非友即敵了!

由極端到極端, 
黑白之間,
硬要加一個灰色光譜。
又變得不合時宜了!


2015年9月30日星期三

那些年的天線天臺情緣





六七十年代的香港的很多樓宇的天臺,
是樓宇住客甚至是其他外人的公眾空間。

那時的天臺,
是孩童們的遊樂場;
是師奶的晾衫場;
是麻甩佬的瞭望臺。。。

但到了無線電視台於1967年開台,
樓宇的天臺多變成了【骨場】,
家家戶戶都到天臺裝置起電視天線(魚骨天線),
收看免費電視節目去了。。。

大家都多回家看電視,
從此天臺也少上去了。

天臺少了人騷擾,
那些飛鳥就偶然飛到來,
唱一兩段吱喳歌,
或者為我們唱一兩段puppy love 的情歌!



————————————————————————————


Mockingbird - Barclay James Harvest 


 sea, surf, sand, clouds and sky
Hush, now baby don't you cry

There's a mocking bird
Singing songs in the trees
There's a mocking bird
Singing songs just for you and me

Rain, sea, surf, sand clouds and sky
Time will see your tears run dry

There's a mocking bird
Singing songs in the trees
There's a mocking bird
Singing songs just for you and me

There's a mocking bird
Singing songs in the trees
There's a mocking bird
Singing songs just for you and me

Rain, sea, surf, sand, clouds and sun
Bless the tears of love, now gone

There's a mocking bird
Singing songs in the trees
There's a mocking bird singing songs
Singing just for you and me

2015年9月18日星期五

月圓之夜浸豬籠(中秋節溫情版)

豬仔餅

記得小時候過中秋,
有一種叫【豬仔餅】的餅食。。。
【豬仔餅】是一個以小膠籠,

載以一個豬形小烤甜餅的餅吃!
小膠籠再有一些紙花裝飾。。。
賣月餅的茶樓或舖頭,

除了展示各類月餅,
也掛滿這些【豬仔餅】!
不知這些【豬仔餅】是買月餅的贈品,
還是可以獨立購買。
總之父母買了月餅回家,
總有一兩個這樣的【豬仔餅】

給我們的小朋友吃玩!
一般小朋友都不愛吃月餅,

但對【豬仔餅】卻很有興趣。。。玩。
記憶中,【豬仔餅】也不太好吃,

卻是一份很好玩的小玩意-
月圓之夜浸豬籠。。。
印證了那些當時常在粵語殘片內描述的

浸豬籠故事。

2015年9月12日星期六

在天星小輪上渡過在香港生活著的那悠閒幾分鐘

香港的天星小輪在香港島與九龍半島之間的
 維多利亞港兩岸穿梭遊航,
已有過百年的歷史!

天星小輪以前行的航線比較多, 
由於經營困難,
很多沒有盈利能力的航線都陸續取消了。  
現在祗剩下灣仔/尖沙咀及中環/尖沙咀渡輪航線
 及維港遊服務!
天星小輪與電車
是香港兩種有過百年歷史的,
可移動文化遺產(moving heritage),
天星小輪



本地市民珍惜它,
遊客又喜歡乘坐它。

經營再困難,都要保住他!
蝕住都要做,
大不了有關當局當旅游宣傳項目做!

× × ×

 昨夜渡輪上 - 李炳文



2015年9月5日星期六

錄了一餅又一餅的 love songs 錄音帶給Michelle


回想起來,以前用卡式錄音帶聽歌的時代,
最有滿足感的,是自己可以跟據自己的喜好,
輯錄一餅又一餅的自選歌曲錄音帶。

而更有滿足感的是,當愛情來時,
就會跟據她的喜好,
輯錄一餅又一餅的她選歌曲錄音帶送給她。

* * *


他們也回想到用卡式錄音帶聽歌的時代: 


 

日劇在世界中心呼喊愛情主題曲
柴崎幸~存在~かたちあるもの





2015年9月3日星期四

恰如其分的慢活叮叮車

恰如其分的慢活叮叮車
香港的電車有過百年的歷史!

他總是獨自地行走在各區的
來往通道中間的軋道上。

有時來往通道塞車,
中間的軋道上的電車 
反而暢通無阻。
但相反情況也經常出現。


只是想說,
電車和其他行在來往通道的
其他交通工具的相互影響其實不大。


有人說因電車經常導致大塞車
建議移走電車,
在使用功能上是匪夷所思的提議,

不要說移走電車這種難能可貴的
可移動的文化遺産(moving heritage),
 是破壞香港城市景觀特式的愚蠢舉動!

沒有電車的香港島,
就變成一個和九龍半島沒有甚麼分別的
一個九龍外島而已。



 

2015年8月30日星期日

香港的中國學生周報

香港的中國學生週報
國學生周報


《中國學生周報》是香港上世紀五六七十年代的文藝周報。
內容包括文藝創作,電影,美藝,社會思潮等等。。。

用現在術語,是以文青為對象的紙媒。

以前沒有Blog, Facebook,Twitter,
Youtube, Instagtram 等網絡平臺,
年青人或任何人想要公開發表自己的創作,
他們祗能投稿至一些報紙和刊物。

因為要經挑選,長期有稿件發表的作者
都是有一定創作能力的創作者。 
他們由此成長為以創作為生的文創人士。
《中國學生周報》就培養了
不少出名的文創人士。

這些報紙和刊物,
當然有權揀選他們覺得合用的投稿。
但一經採用,都會向投稿人附上稿費。
就算是那些小本經營,
甚至是艱苦經營的報紙和刊物,
也無論如何都要都會向投稿人,
附上一點微薄的稿費,
他們堅持付出他們負擔得起的象微式的稿費
以作為對投稿人及其創作
的一點尊重。
不像現在很多網絡平臺,
只要求無償投稿,還好像很看得起你,
給了你曝光機會!

我以前都有向一些報紙和刊物投稿,
既可發表創作,又有點稿費,
 很多生活的動力和趣味就由此而來。

2015年8月24日星期一

變成精神食糧的生命麵包


六十年代中,
我在讀小學,
父親每天會給我們每人
一毫子做零用。

如果用來買早餐,

一毫子可以買一碗柴魚花生粥、或
一碟豬腸粉 、一碗花生糯米飯、
一兩個魚肉燒賣或豬肉粉果、
一個麵包等等。



上學之前先吃個早餐,
以上的早餐都輪著吃遍,
因常常轉口味不會吃厭!
如果某一天,我想買麵包做早餐,
我多會買一個脆卜卜的豬仔包
(我的至愛麵包)!
我自己很少會買那種一片片無甚花巧的
白方包作早餐吃的。

但我也常常吃得到白方包的。
在家裡就常常吃得到白方包了!
家中小孩子多,全是化骨龍,
爸媽多會買定一些經濟實惠的乾糧
如餅乾或一磅磅白方包放在家, 
誰肚餓自己拿來吃! 
那時吃方包,如果不吃麵包邊,
長輩都會責備我們浪費食物,
要我們吃方包連麵包皮吃。
記得那時在九龍仔泳池門口的
其中一個小販推車檔,
是賣炸麵包的。
那些是用麵包皮蘸麵粉用油炸香做成的!
喜歡甜食的食客,
可用小販提供的砂糖灑在炸麵包添味。
記憶中,炸麵包大概是一毫子一條吧!
買的人還多著呢!
可見那時物質匱乏的民生生活多善用食材。
有此影響,我到現在吃方包也仍是整塊吃。

我們那時是如何吃白方包的?
平常隨隨便便要吃塊白方包, 
多會灑上砂糖或搽上煉奶,
已經是很經濟實惠又好味的頂肚充饑食糧。
在特別的情況,
如小學學校的年度郊區旅行,
很多同學都會以白方包夾午餐肉作午餐吃的,美味無窮。

白方包和另一種很特別的食糧也很配搭,
是一種精神食糧,就是實體字典。

變成精神食糧的生命麵包
生命麵包


記得那時嘉頓生產的磅裝《生命麵包》
試過送小型英漢字典,
 
我們可以用某一個數量的包裝紙,
換一本小型袋裝英漢字典。
那年代有甚麼不懂,
其中一種方法都是靠查
實體字典或專科工具書等【啞老師】。
商品送字典算是幾有教育意義的宣傳手法。
 
記憶中這本字典是一本初級英漢字典,
較適合小學生使用吧。
因我家常買這種磅裝麵包,
我們也可以換了一兩本。
我那時適逢在讀小學初小,
所以字典很適合我用,我也霸佔了一本私用,
直至這本字典應付不了學習需要,
才開始自己選擇更合我用的字典或工具書。
我那時開始要應付升中試,
要用的參考書,字典或工具書的內容和程度,
又是另一回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