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9月29日星期四

君臨城下的憑窗外望

灣仔和昌大押1960s


香港近年流行起屏風樓,
這些屏風樓,
可以多至由十幢八幢樓高五六十層的樓宇相連組成!
氣勢磅礴!
住在那裡的人憑窗外望,
很有君臨城下之感。
 
  回到一百年前,有沒有屏風樓呢?
那時的樓宇, 
多是單幢幾層樓高的,
也有幾幢相連組成的,
對比當時的其他樓,
可被視為當年的"屏風樓"!
例如香港灣仔莊士頓道的和昌大押排樓,
由4幢樓高四層的樓宇相連組成。
當年住在那裡的人憑窗外望,

都一定也有某種設合當年的
民生期望標準的君臨城下的氣概!

與和昌大押同一類的排樓,
最初原貌是每個居住單位都
設有大型長廊式陽臺的(大過現在成個劏房)。
之後的長廊式陽臺的外圍,
都被裝上了窗子擴大室內實用空間了。

這類排樓都逃不過被拆卸重建的命運,
唯獨和昌大押排樓,
於2007年被市區重建局收購保育,
得以翻新成為現在所見的商店食肆。
 

2016年9月23日星期五

開倒車都要手腳並用的~

衣車

六十年代的很多家庭,
都有一部“手動”加“腳動”的衣車。
那時這些家庭可以還沒有電視,
還沒有洗衣機, 
但怎麼弄也要弄一部衣車在家,
因為在那個物資匱乏的年代,
很多家庭都為了節省支出和善用物資,
會自家車補舊衣物;或裁造新衣物的。
我記得我童年時通街跑,
因此我的衣物常弄穿弄破!
媽媽會替我車補破衣物!
我好記得我的一些舊衭的屁股部位是佈滿補丁的。
當然,媽媽也有為我裁造很多新衣物,
這我也是記得的。

我有時和老媽提起往事,
也有提起她會替我車補破衣物!
但老媽祗會憶甜而不思苦,
每次都將強力否認她曾為我車補過破衣物,
她說她祗會為我裁造新衣物的,
而且裁造過很多呢!
那又何須要車補破衣物呢!

回憶可以是選擇性的。
對她來說,
她的回憶中的衣車,
一定是一部很棒的衣車!

2016年9月18日星期日

肚臍餅及其A貨花塔餅及其他


肚臍餅 / 花占餅
花占餅,


小朋友一般不會用這樣的一個一本正經的名稱的!

 他們較多叫它做"肚臍餅"!

你吃過肚臍餅嗎?

你吃肚臍餅,會整個肚臍餅吃嗎?

 抑或衹會吃它的小糖? 

又或者衹會吃它的小餅呢?

如果你祗吃它的小糖,

 你有可能有機會吃了A貨也不自知!

 六七十年代的小孩子,一般都係通山跑、周街逛...

見乜食乜長大...食落肚的,乾淨極有限!

所以很多小孩子都會生蟲生積,

導致膚黃肌瘦!父母就會常給孩子吃些杜蟲葯。

其中一種較易吃落肚的杜蟲葯就是「花塔餅」!

一粒粒的「花塔餅」,圓錐塔狀、色彩繽紛!

有白、綠、紅、黃等顏色。

無論顏色、外貌和口感,

都像極了「花占餅」上的那粒小糖!

 我們最初也當這些「花塔餅」如甜糖般吃。

當吃得多了,會發現它的甜味怪怪地!

當最終得知它是杜蟲藥,就倒胃口唔想再食!

 「花塔餅」和「花占餅」的那粒小糖,何其相似!

 小時候我曾經想過,

 究竟有「花塔餅」先呢抑或有「花占餅」先呢?

正如對「有雞先呢抑或有雞蛋先呢]的問題一樣,

我至今仍找不到答案...

2016年9月14日星期三

有圓月照耀的獅子山精神晒啦~

中秋節的獅子山
 

為什麼我們要有節日?
 
在香港,
 
中秋節是眾多節日中較被重視的節日。
 
香港人喜歡熱鬧,
 
中秋節的日子都過得特別喜氣洋洋,

溫情處處的呢~ 
 
這就是為什麼我們要有節日!
 
 
在這裡開窗外望,
 
看看在香港過中秋的景致,
 
有圓月照耀的獅子山精神晒啦~
 
 
 
 
 

2016年9月9日星期五

飲杯茶,食個包, 食包包食飽


 雞球大包
 
小時候爸爸帶我們幾兄弟姐妹到茶樓飲茶,
爸爸會叫一兩個雞球大包給我們分來吃。
雞球大包大件夾好食,
最好用來填飽我們這班【化骨龍】的肚子。。。
據說,從前茶樓是將雞球大包作為超值點心來賣。

顧客主要是那些要廉價飽腹的食客,
例如要使用大量勞力的苦力工人。。。


雞球大包用平價食材,

例如多數是將前一天賣剩的

雞、叉燒、豬肉、菜碎等食材,

蒸製而成大大個包,

份量通常一個普通的蒸籠只可以放入一隻大包,

分量足有三個叉燒包或雞包仔那麼大。


大大隻的後生仔也只要吃一個就已經夠飽。
後來的雞球大包用新鮮食材製造,

成本漸重;
食客到茶樓飲茶也不只為填飽肚子,

茶客會選擇其他點心,

雞球大包漸漸式微。

現在只有極少數茶樓有大包出售。
 
 
 

 

2016年9月7日星期三

那些年,我們都是用火柴的小孩


火柴及火柴盒

回想起來,

也有十多年沒有用火柴了!

以前燃點生日蠟燭, 燒烤爐碳,
 
中秋燈籠蠟燭,玩火。。。

我們用火柴。

現在都用即用即棄的打火機了。 


而且有更多的中秋燈籠根本

不會用蠟燭而用電燈泡,

如此就連打火機也不需用了!

*  *  * 

 我們小時候,

還會聽得明童話“賣火柴的女孩”,

我們的下一代,

對 “賣火柴的女孩”,
不會有共鳴,

因為他們都不知火柴是甚麼?
 

2016年9月5日星期一

四百格或五百格以外的另類選擇

 

 
我自少很喜歡寫文。
在學校寫文可用校薄,
但為校外寫文如投稿報章就要用原稿紙,
 
文章就如此寫在原稿紙上,
人笑稱在原稿紙續格寫字的動作為爬格子,
而寫文的為爬格子動物
 
原稿紙可從文具舖買。
原稿紙一般分四百格或五百格,
我較喜歡用四百格的,
因為我寫的字比較大粒,
五百格的格根本裝不下,
於是寫所有字都會出界,
又若要數文章字數會很困難!
 
以前有些作家會私印原稿紙,
以示個人風格和品味。
 在1970s初以懶洋洋的下午》及《粉紅色的枕頭》等
散文集嶄露頭角的女作家林燕妮
更在其原稿紙灑上香水,
只要一聞到那種香水味,
就知道文稿是她的作品!
 
有了電腦文字處理器,
寫文都直接用電子感應手寫,
或解碼輸入電腦了。
也能節省了找人依照文稿,
再打入中文字的多一重中間步驟。
 
而因此那些只有
親手筆耕在文字紙稿上才有的
所有個人風格和品味,
包括個人的字跡書法及私印原稿紙的
設計,顏色及氣味,
都一拼埋葬在萬千一式的
電腦軟件的文字檔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