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繪香港舊物語日常
人情冷暖, 物事無常,欲記或忘,記繪日常。。。利小容
2020年7月28日星期二
失落的逛實體書店的開心經驗
›
辰衝辰衝書店 Swindon Book Co. Ltd. 讀中學年代,開始喜歡看書, 自然也喜歡逛書店。 家住深水埗區,整個區祇有很少書店。 我常去的是在青山道的一間小型書店“學生書店”。 那裡有賣繁體書和簡體書的。 我多買簡體書, 因為...
2020年3月15日星期日
電視戰場上的失落回憶
›
我家從1960年中開始 訂閱每月繳費的有線電視「麗的映聲」。 那時,很少家庭擁有電視, 因此,很少人看過「麗的映聲」的電視節目。 直到1967年免費無線TVB開台時, 我家大部分成員,包括爸媽, 已經看了約八年的「麗的映聲」, 早已成為它的忠實支持者, 平時還是多數觀看「麗的映聲...
2020年1月28日星期二
中英數三科就夠哂數的升中試
›
我的小學歲月可分為兩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是小學一年級至四年級的輕鬆玩樂, 第二個階段是五年級至六年級的緊張學習。 在第一個階段,我的讀書方式是“自然讀”。 上課聽多少算多少,做功課也是如此; 考試前一天才溫書,記住多少就考多少。 最終成績真實反映了我的先天資質。 我在班上的成績...
2019年12月8日星期日
有借有還的借書證年代
›
在我讀高小的時候, 開始喜歡上課外書,大多是從圖書館借來的。 七十年代初期,香港只有三兩間公立圖書館, 包括香港島的大會堂公立圖書館、 九龍的窩打老道公立圖書館和油麻地公立圖書館。 我那時住在蘇屋村, 沒有特別需要專程坐車搭船到這些遠的圖書館借書。 借書的地方是蘇屋村旁的保安道遊...
2 則留言:
2019年11月12日星期二
我要俾個like給《大拇指周刊》
›
七十年代中,我踏入青春期。 除了綜合報紙,我開始選讀一些題材較專門、 內容較深入的報刊。 那時市面上有許多為青少年出版的周報 (八開度,半份報紙大小)。 這些周報根據報紙的主旨及方向, 編選一些切合當代年輕人志趣的不同主題版面, 讓讀者選讀。 內容包括文藝創作、社會思潮、音影賞析...
2019年11月5日星期二
每天追讀飄著油墨香的報紙
›
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 香港每日有幾十份大小報紙出版。 爸爸每天會看兩三份報紙, 包括【香港商報】 (主要看足球消息和比賽報導等)及 【真欄日報】 (主要看馬經及狗經等); 但不包括【華僑日報】。 但我家那時是有訂閱 [ 華僑日報 ] ...
4 則留言:
2018年11月17日星期六
可以無限升呢的中國象棋
›
中國象棋 小時候,我與其他小朋友玩的棋類遊戲 有象棋、鬥獸棋、飛行棋和康樂棋等。 我很早就發現,其中的象棋, 對手的棋技會漸漸分出等級。 隨著時間的推移,有些對手多數會贏我; 有些對手幾乎總是輸給我。 玩象棋,首先要找對手,對手的棋技要與自己相當, 才能增添對決的...
2018年10月3日星期三
微弱閃爍過的刀光劍影
›
一包膠武器玩具 小時候,在小孩子的世界裡, 曾經流行過一款小玩具: 長度如牙籤般的硬塑膠刀劍武器。 小孩子會利用這種小玩具設計出各種遊戲。 其中一個集體遊戲是在一堆疊放的武器中逐枝拿走, 但不能碰動其他武器,否則就輪到其他對手來拿走武器。 最後拿...
2018年9月1日星期六
讓我攀上地球頂峰觀看宇宙星空
›
“地球”攀爬架 小時候在遊樂場玩的遊樂設施, 與現在遊樂設施很不同! 其中最大的不同點是“硬度”。 以前的遊樂設施都是硬橋硬馬的, 不像現在的超安全: 現在遊樂設施的邊邊角角, 都裝上了防撞膠; 地上也鋪了軟海綿地墊, ...
2018年8月21日星期二
多倍環保力的多層食物容器
›
多層食物容器 記得小時候去買食物, 大多數人都會自己帶著食物容器。 無論是買外賣的粥、粉、麵、飯, 都會帶個金屬飯盒等容器去裝載。 甚至買豆腐花時,因為店鋪離家近, 我們常常索性帶個大湯碗來裝, 拿著一大湯碗豆腐花像表演雜技般回家, 因為容易灑出來。 那時候自己帶容器買...
‹
›
首頁
查看網絡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