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9月29日星期四

君臨城下的憑窗外望

灣仔和昌大押1960s



近年,香港流行起屏風樓,
這些屏風樓可以多至由
八幢十幢樓高五六十層的樓宇相連組成,氣勢磅礴!
住在那裡的人憑窗外望,
頗有君臨城下的感覺。


回到一百年前,
那時有沒有屏風樓呢?
那時的樓宇主要是單幢幾層樓高的,
也有幾幢樓相連而成,
與當時其他單幢樓宇相比,
可以被視為當年的“屏風樓”!
例如香港灣仔莊士頓道的和昌大押排樓,
由四幢四層高的樓宇相連組成。
當年住在那裡的人憑窗外望,
也一定有著符合當年民生期望的君臨城下的氣概!
與和昌大押同類的排樓,
最初的原貌是每個居住單位都設有大型長廊式陽臺
(比現在的劏房還要大)。
後來,長廊式陽臺的外圍都裝上了窗戶,
擴大了室內的實用空間。

這類排樓都逃不過被拆卸重建的命運,
唯有和昌大押排樓,
於2007年被市區重建局收購保育,
得以翻新成為如今所見的商店和食肆。


 

2016年9月23日星期五

開倒車都要手腳並用的~

衣車

一九六十年代,

許多家庭都有一部“手動”加“腳動”的衣車。

那時的家庭可能還沒有電視,也沒有洗衣機,

但怎麼也要有一部衣車在家,

因為在那個物資匱乏的年代,

很多家庭為了節省開支和善用物資,

會自己車補舊衣物,或裁造新衣物。

我記得童年時常常到處跑,

因此我的衣物經常弄穿弄破!

媽媽會替我車補破衣物!

我記得我的一些舊褲子屁股部位滿是補丁。

當然,媽媽也為我裁造了很多新衣物,

這我也記得。

我有時會和媽媽提起往事,

也會提到她為我車補破衣物的事!

但媽媽總是選擇甜美的回憶,不願提苦的,

每次都強烈否認她曾為我車補過破衣物,

說她只會為我裁造新衣物,而且裁造了很多!

那又何必車補破衣物呢?

回憶可以是選擇性的。

對她來說,

她記憶中的衣車,

一定是一部很棒的衣車!

2016年9月18日星期日

肚臍餅及其A貨花塔餅及其他


肚臍餅 / 花占餅


花占餅,
小朋友一般不會用這麼一本正經的名稱!
他們通常叫它“肚臍餅”!
你吃過肚臍餅嗎?
你吃肚臍餅的時候,
會整個吃掉嗎?
還是只吃它的小糖?
還是只吃它的小餅呢?

如果你只吃它的小糖, 
你有可能有機會吃了A貨也不自知!
六七十年代的小孩子,
通常是通山跑、周街逛……
見乜食乜長大……
食落肚的,乾淨極有限!
因此很多小孩子都會生蟲生積,
導致皮膚發黃、身體瘦弱!
父母常常給孩子吃杜蟲藥。
其中一種容易入口的杜蟲藥就是『花塔餅』!
一粒粒的『花塔餅』,圓錐塔狀、色彩繽紛!
有白、綠、紅、黃等顏色。
無論是顏色、外貌還是口感,
都像極了『花占餅』上的小糖!
我們起初也把這些『花塔餅』當作甜糖來吃。
吃多了後,會發現它的甜味怪怪的!
最後得知它是杜蟲藥後,
真是讓人倒胃口,不想再吃!
『花塔餅』和『花占餅』的那粒小糖,
何其相似!
小時候我曾經想過,
究竟是有『花塔餅』先,
還是有『花占餅』先呢?
就像“有雞先,
還是有雞蛋先”的問題一樣,
我至今仍然找不到答案……


2016年9月14日星期三

有圓月照耀的獅子山精神晒啦~

中秋節的獅子山
 

為什麼我們要有節日?
在香港,節日的慶祝特別重要,
中秋節是眾多節日中較受重視的一個。
香港人熱愛熱鬧的氛圍,
中秋節的慶祝總是特別喜氣洋洋,
溫情處處的呢~ 
 這就是為什麼我們要有節日!
   
在這裡開窗戶外望,
欣賞香港過中秋的美麗景致
 有圓月照耀著的獅子山精神晒啦~
 
 
  

2016年9月9日星期五

飲杯茶,食個包, 食包包食飽


 雞球大包
 
  

小時候,爸爸常帶著我們幾兄弟姐妹去茶樓飲茶,
爸爸會點一兩個雞球大包,讓我們分著吃。
雞球大包大件夾好食,最適合用來填飽我們這班“化骨龍”的肚子。
據說,從前茶樓把雞球大包當作超值點心來賣。
顧客主要是那些想要廉價飽腹的食客,
例如需要大量勞動力的工人們……
雞球大包則是用平價食材製作,
通常是將前一天賣剩的
雞肉、叉燒、豬肉和菜碎等食材,
蒸製成大大的包子。
通常一個普通的蒸籠只能放入一個大包,
其分量相當於三個叉燒包或雞包仔那麼大。
即便是大隻的年輕人,也只需吃一個就已經夠飽。

後來的雞球大包開始使用新鮮食材,
成本及價錢逐漸上升;
食客到茶樓飲茶不再只是為了填飽肚子,
茶客會選擇其他各式點心,
因此雞球大包漸漸式微。
如今,只有極少數茶樓還有大包出售。



 

2016年9月7日星期三

那些年,我們都是用火柴的小孩


火柴及火柴盒

回想起來,

也有十多年沒有用火柴了!

以前燃點生日蠟燭, 燒烤爐碳,
 
中秋燈籠蠟燭,玩火。。。

我們用火柴。

現在都用即用即棄的打火機了。 


而且有更多的中秋燈籠根本

不會用蠟燭而用電燈泡,

如此就連打火機也不需用了!

*  *  * 

 我們小時候,

還會聽得明童話“賣火柴的女孩”,

我們的下一代,

對 “賣火柴的女孩”,
不會有共鳴,

因為他們都不知火柴是甚麼?
 

回想起來,我已經有十多年沒用過火柴了!
以前用火柴點燃生日蠟燭和燒烤爐的碳,
點亮中秋燈籠的蠟燭,
還有玩火的樂趣……
我們用火柴。
現在大家都用一次性的打火機。
而且現在更多的中秋燈籠
根本不再使用蠟燭,
而是用電燈泡,
這樣一來,連打火機也不需要了!

我們小時候,
還會聽到童話故事《賣火柴的女孩》,
但我們的下一代,
對《賣火柴的女孩》卻不會有共鳴,
因為他們根本不知道火柴是什麼。

2016年9月5日星期一

四百格或五百格以外的另類選擇

 

 
我自少很喜歡寫文。
在學校寫文可用校薄,
但為校外寫文如投稿報章就要用原稿紙,
 
文章就如此寫在原稿紙上,
人笑稱在原稿紙續格寫字的動作為爬格子,
而寫文的為爬格子動物
 
原稿紙可從文具舖買。
原稿紙一般分四百格或五百格,
我較喜歡用四百格的,
因為我寫的字比較大粒,
五百格的格根本裝不下,
於是寫所有字都會出界,
又若要數文章字數會很困難!
 
以前有些作家會私印原稿紙,
以示個人風格和品味。
 在1970s初以懶洋洋的下午》及《粉紅色的枕頭》等
散文集嶄露頭角的女作家林燕妮
更在其原稿紙灑上香水,
只要一聞到那種香水味,
就知道文稿是她的作品!
 
有了電腦文字處理器,
寫文都直接用電子感應手寫,
或解碼輸入電腦了。
也能節省了找人依照文稿,
再打入中文字的多一重中間步驟。
 
而因此那些只有
親手筆耕在文字紙稿上才有的
所有個人風格和品味,
包括個人的字跡書法及私印原稿紙的
設計,顏色及氣味,
都一拼埋葬在萬千一式的
電腦軟件的文字檔上。 



我從小就很喜歡寫作。
在學校寫作可以使用校薄,
但要在校外為其他目的寫作,
如投稿報紙,就必須使用原稿紙。
文章就這樣寫在原稿紙上,

人們戲稱在原稿紙上寫字的動作為爬格子,
而寫作的人則被稱為爬格子動物。

原稿紙可以從文具店購買。
原稿紙通常分為四百格或五百格,我
較喜歡使用四百格的,
因為我寫的字較大。
五百格的根本裝不下,
因此寫的字經常超出格子,
而且若要計算文章字數會非常困難!

以前一些作家會私印原稿紙,
以展現個人風格和品味。
在1970年代初,
以《懶洋洋的下午》和《粉紅色的枕頭》等散文集
嶄露頭角的女作家林燕妮,
更是在她的原稿紙上灑上香水,
只要一聞到那種香水的味道,
就知道這篇文稿是她的作品!

隨著電腦文字處理器的普及,寫
作可以直接用電子感應手寫,
打入解碼,甚至語音輸入電腦了。
這樣也能節省找人依照文稿,
再輸入中文字的這一重中間步驟。
因此,那些只有親手筆耕在紙稿上才有的
所有個人風格和品味,包括個人的字跡、
私印原稿紙的設計、顏色和氣味,
都一同埋葬在千篇一律的電腦文字檔中。


 

2016年9月3日星期六

養蠶記

小時候養過蠶!

 從小販買一套【架生】,

 包括幾條蠶連一些桑葉,

 回家放在一個紙盒,就如此養起蠶來了!

蠶很大食,吃桑葉吃得很快,

桑葉吃清,又要從小販加買桑葉!

蠶多一餐食, 我就少一餐食!

因為桑葉是用我的零用錢買的。
 

養蠶也有秘技,

就是小心有別些小昆蟲會將蠶當點心吃,

養蠶養到蠶結繭,

繭變成蛾,

養得很小心和有耐性,

看足整個蛻變過程,

很是益智。
 

養蠶養過一次就不再養了!

益智的東西多數沉悶,學懂了就算,

要學的益智東西還多著呢~

我小時候養過蠶!
從小販買了一套養蠶的工具,
包括幾條蠶和一些桑葉,
回家把它們放在一個紙盒裡,
就這樣開始養蠶了!

蠶的胃口很大,桑葉吃得很快,
桑葉吃光了,我就要從小販再買桑葉!
蠶多吃一餐,我就少吃一餐!
因為桑葉是用我的零用錢買的。

養蠶有一些秘訣,
要小心別的小昆蟲會把蠶當作點心。
等蠶養到結繭,繭會變成蛾,
需要小心和耐心。

觀察整個蛻變過程,非常益智。

我只養過一次,
之後就不再養了!
益智的東西往往比較沉悶,學會了就算了,
還有很多其他值得學習的益智東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