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包含「0文教之物」標籤的文章。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包含「0文教之物」標籤的文章。顯示所有文章

2016年12月18日星期日

用作紀念那一段快樂的中學學習生活 (打字機 之 二)

機動打字機




在歐洲旅行時,
我在二手店看到了一部手提機械打字機,
九成新,售價27歐元,約港幣200多元。
我立刻買下來作留念,
因為這部打字機正是我讀中學時使用的同型號。
當時這個型號的打字機因其小巧易用,
方便攜帶,深受學生歡迎。
這個型號的打字機應該是在1970年代生產,早已停產。
這部機器已有40多年歷史,
但竟然能保持得這麼新淨,可見前人惜物。
我用的那一部打字機,
不知道多少年前已經報廢,丟掉了。
住在香港的人,幾乎什麼都很難保存下來。
地少人多,首先沒有地方收藏舊物 (租用迷你倉儲物支出高昂);天氣潮濕,舊物容易霉爛損壞;
人心易變,喜歡追求潮流和接受新事物。

事實上,這部手提機械打字機的功能保存得很好,
但我很少有需要使用它。
我買回來的目的,
主要是用作收藏和
紀念那段一生中最美好的學習時光。





2016年11月6日星期日

字斟句嚼的手動DYMO標籤機



 
手動DYMO標籤機
 

愛惜文具的學生,
讀書成績應該不會差到那裡去!
要認真寫字前,用鉛筆刨刨好一支鉛筆;
寫的字寫得不整齊,就用擦紙膠擦走它重新寫過。
用一本自己心愛的筆記簿寫筆記,
筆記也寫得格外用心!
 
手動DYMO標籤機出現後,
很受愛整潔的學生歡迎,
很多學生用它更整齊更有系統地整理
分類及標示好他的file或功課筆記等!
 
手動DYMO標籤機的應用原理,
是在鑄有英文字母及數字的字盤選字,
然後將英文字母及數字,
 逐字將有意思的字句,
打壓在有顏色的膠帶上,膠帶現出所壓的白色突字。
然後將膠帶剪出以作標貼用。
 
這種手動的DYMO標籤機,
現在已經很少人用了。 
因為要逐字打,要很有耐性的人才會常用。
現在有少量生產的手動的DYMO標籤機,
都是以為精品文具的形式生產,
讓文具愛好者選購收藏。
 
所以,當文儀器材漸漸電子化後,
新的DYMO標籤機也
已經改用電子、電腦輸入了。
 
  愛惜文具的學生,
讀書成績應該不會太差!
在認真寫字前,
先把鉛筆刨好;
如果寫得不整齊,
就用擦紙膠擦掉重寫。
用一本自己喜愛的筆記本寫筆記,
筆記也寫得格外用心!
手動DYMO標籤機出現後,
受到愛整潔的學生們的歡迎,
許多學生用它更整齊、
更有系統地整理分類及標示他的文件或功課筆記等。

手動DYMO標籤機的原理
是在有英文字母及數字的字盤上選字,
然後將英文字母及數字逐字將有意義的字句
壓印在有顏色的膠帶上,
膠帶上會顯現出白色的字母。
然後將膠帶剪下以作標籤使用。
這種手動DYMO標籤機現在已經很少人使用。

現在少量生產的手動DYMO標籤機,
都是以精品文具的形式生產,
讓文具愛好者選購收藏。
因此,當文具漸漸電子化後,
新的DYMO標籤機也改用電子和電腦輸入了。


——————————————————————————
 
 
 
 
手動MYMO標籤機使用圖 (互聯網上圖):
 
 

2016年9月5日星期一

四百格或五百格以外的另類選擇

 

 
我自少很喜歡寫文。
在學校寫文可用校薄,
但為校外寫文如投稿報章就要用原稿紙,
 
文章就如此寫在原稿紙上,
人笑稱在原稿紙續格寫字的動作為爬格子,
而寫文的為爬格子動物
 
原稿紙可從文具舖買。
原稿紙一般分四百格或五百格,
我較喜歡用四百格的,
因為我寫的字比較大粒,
五百格的格根本裝不下,
於是寫所有字都會出界,
又若要數文章字數會很困難!
 
以前有些作家會私印原稿紙,
以示個人風格和品味。
 在1970s初以懶洋洋的下午》及《粉紅色的枕頭》等
散文集嶄露頭角的女作家林燕妮
更在其原稿紙灑上香水,
只要一聞到那種香水味,
就知道文稿是她的作品!
 
有了電腦文字處理器,
寫文都直接用電子感應手寫,
或解碼輸入電腦了。
也能節省了找人依照文稿,
再打入中文字的多一重中間步驟。
 
而因此那些只有
親手筆耕在文字紙稿上才有的
所有個人風格和品味,
包括個人的字跡書法及私印原稿紙的
設計,顏色及氣味,
都一拼埋葬在萬千一式的
電腦軟件的文字檔上。 



我從小就很喜歡寫作。
在學校寫作可以使用校薄,
但要在校外為其他目的寫作,
如投稿報紙,就必須使用原稿紙。
文章就這樣寫在原稿紙上,

人們戲稱在原稿紙上寫字的動作為爬格子,
而寫作的人則被稱為爬格子動物。

原稿紙可以從文具店購買。
原稿紙通常分為四百格或五百格,我
較喜歡使用四百格的,
因為我寫的字較大。
五百格的根本裝不下,
因此寫的字經常超出格子,
而且若要計算文章字數會非常困難!

以前一些作家會私印原稿紙,
以展現個人風格和品味。
在1970年代初,
以《懶洋洋的下午》和《粉紅色的枕頭》等散文集
嶄露頭角的女作家林燕妮,
更是在她的原稿紙上灑上香水,
只要一聞到那種香水的味道,
就知道這篇文稿是她的作品!

隨著電腦文字處理器的普及,寫
作可以直接用電子感應手寫,
打入解碼,甚至語音輸入電腦了。
這樣也能節省找人依照文稿,
再輸入中文字的這一重中間步驟。
因此,那些只有親手筆耕在紙稿上才有的
所有個人風格和品味,包括個人的字跡、
私印原稿紙的設計、顏色和氣味,
都一同埋葬在千篇一律的電腦文字檔中。


 

2016年8月19日星期五

算吧~不識用就用計數機啦!

二五珠算盤


我記得在小學時學過一科‘珠算’,
這門課教導我們如何使用算盤計算。
我們需要背很多指法和口訣,
以便更容易使用算盤計算。

我學的時候已經覺得難記和難懂,
不久後甚至全都忘記了。
我現在完全不會使用算盤了。

小學時就要學,
這反映了當時使用算盤是
基本的生活技能或謀生技能。
事實上,當時很多人都用算盤來計數。
許多店鋪的掌櫃都是用算盤計算的。
如果聽到算盤的滴答聲此起彼落,
那就顯示生意興隆了。
所以為了營造好意頭,
或是製造氣氛,
即使沒有生意也要不停地打著算盤,
製造聲響,旺一旺場面!

現在很少有人使用算盤了,
但仍然有些人學習‘珠算’。
‘珠算’有不同的流派,
這算是一種另類計數法!
要成為數學精英,難
免要學習一些非主流的計數方法!


 

2016年8月14日星期日

顯微鏡下的理科知識啟蒙旅程


 

在讀中學三年級選擇文科或理科之前,
有一次上美術課學習扎染,
需要去長沙灣一帶的化工原料店購買染料。
在其中一家店看到一個學生級的顯微鏡,
放大物件到可以清楚看到植物細胞內的組織。
那時的生物學課程正好學到植物細胞組織,
顯微鏡的價格我負擔得起(約30港元,1970年的價格),
於是我就買下了顯微鏡,
然後根據課程進度,
用顯微鏡觀察樹葉內的細胞,
印證書本上的內容,
看起來相當專業!

其實我本質上是文科人,
但在中四卻選擇了理科,
原因與上述的長沙灣化工原料店,
及與對化學和生物的日常生活應用的快樂經驗有關吧!


  

2016年5月7日星期六

做了一回十全十美的聰明笨伯 (九因歌 之 二)


街簿背面印有的乘法表「九因歌」,
是從【一一如一】數到【九九八十一】,
而不是數到【十十得一百】。

我覺得這樣未夠十全十美。

於是,我設計了一個「十因歌」的版本,
要印在簿背上,
以製作一本十全十美的街簿。

 

做出來的「十因歌」版本的街簿,
在數字上變得十全十美!
但如果真的將「十因歌」讀出來,
讀到十的乘法段時,就會發現讀起來很傻!
因為用十乘以一至十,
應該人人都會,大概都不用學!
既是人人都識,就無需要寫出來要人讀,
否則就是畫蛇添足,
過尤不及了!

前人採用「九因歌」,而棄用「十因歌」,
自有其智慧和選擇。
所以,
“懶醒”要破舊立新,
還是要多做功課。
 
————————————————————
 
 
未能十全十美的街簿 (九因歌 之 一)
 
 

2016年5月5日星期四

未能十全十美的街簿 (九因歌 之 一)



 九因歌
 

我讀小學時,
功課多是寫在學校派發的校簿上。
校簿有大方格、小方格、單行、雙行……
有時因為校簿不夠用,
或者因為某些原因不想用校簿,
我們會到文具店買街簿(exercise book)來代用。
街簿背面印有乘法表「九因歌」和幾款A至Z的英文字母。
不知是誰要求小學生背誦「九因歌」。
於是每個學生都不知不覺地背熟了「九因歌」。
「九因歌」是從【一一如一】數到【九九八十一】,
而不是數到【十十得一百】。
這樣未夠十全十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於是我開始嘗試,

創作了一首十全十美的「九因歌」來試用:

做了一回十全十美的聰明笨伯 (九因歌 之 二) (2016年5月7日)”

http://fransobject.blogspot.hk/2016/05/blog-post_7.html

2015年10月17日星期六

很少再粉墨登場的粉筆



在家大掃除時,發現了一小盒粉筆。
這勾起了一些讀書時代的回憶。
在讀書的時代,包括中學和小學,
學校的教室都是用黑板和粉筆。
我記得老師用粉筆在黑板上寫滿資料後,
有些老師會自己擦黑板;
有些老師會叫學生值日生來擦。
擦黑板時,整個班房都是粉筆塵;
的是,那時老師和學生都未懂得帶口罩;
整天吸粉筆塵,無論是職業老師還是學生,
都容易得上職業病。
頑皮的學生有時會玩粉筆戰,
互擲粉筆!
禁忌是擲粉擦;
擲粉擦容易造成嚴重傷害;
這已經超越了嬉戲的限度!
其實在教室之外,
很少有機會用到粉筆,
這小盒粉筆是讓小孩子在小黑板上學習塗鴉的。
小孩子們都長大了,
這小盒粉筆真的再沒有什麼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