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24日星期二

敗部復活的雞蛋仔


 



「雞蛋仔」這種街頭小吃,
在1950至60年代,它是一種平價小食。
雞蛋仔的主要食材包括
雞蛋、麵粉和砂糖等,製成蛋漿,
然後注入雞蛋形的鐵模夾中,
接著將鐵模夾放在火炭或熱爐上,
轉動底面進行烘烤,將蛋漿烘熟,
製成一板外脆內軟的「雞蛋仔」。
一板「雞蛋仔」大約有三十個雞蛋形的小包,
有人會逐個撕下雞蛋小包來吃;
有些人則會整板「雞蛋仔」一口口地咬著吃,
喜歡怎麼吃就怎麼吃!
在食材和製作上,
「雞蛋仔」顯然是一種相對粗糙的小吃:
我記得以前一板「雞蛋仔」只賣一兩毫,
與一個菠蘿包或豬仔包價格相當。
但一板「雞蛋仔」大約有三十個雞蛋形的小包,
因為有玩具的元素,所以很受小朋友歡迎。
但隨著物質生活的改善,一
般人吃小吃時也轉向更精緻的食物了。
因此,「雞蛋仔」在1970至80年代,
幾乎完全消失在市面上。
直到1990年代,
大家開始將消失的街頭小吃視為懷舊的對象,
其中就包括「雞蛋仔」!
到了2000至2010年代,
漸漸有小吃店以懷舊為招徠,
開始重新販售「雞蛋仔」,發現銷量不錯,
受到本地市民和遊客的歡迎。
如今,「雞蛋仔」已成為許多小吃店的常設小吃。
「雞蛋仔」終於重新成為香港流行街頭小吃的一部分。
對「雞蛋仔」的歷史不甚了解的食客,
在吃「雞蛋仔」時也沒有太多懷舊情懷,
只是覺得好吃就吃!
如今,「雞蛋仔」早已東山再起!

2017年10月14日星期六

紅白膠波的本原色相




我在這裡畫的插圖多以黑白色調為主,
這算是一種作畫的取向吧。
但有時為了特別的物品,
也會加畫一兩幅彩色版本!
紅白膠球使用了兩種固定顏色,非常專一,
像“註冊”顏色一般!人人一看便能潛意識地認出。
因此,在畫紅白膠球時,
必須加畫一幅彩色版本!
這樣才算是真正畫過紅白膠球!

 
————

2017年10月12日星期四

紅白膠波的阿基里斯腳跟(Achilles' heel)

http://fransobject.blogspot.com/search?q=%E7%B4%85%E7%99%BD%E8%86%A0%E6%B3%A2%E4%BB%94

 


2017年10月12日星期四

紅白膠波的阿基里斯腳跟(Achilles' heel)



在小學時期,男孩子們都喜歡踢足球。
幾個男孩聚在一起,就開始踢球。
踢得多了,便開始分工。
有些專職前鋒,有些擔任後衛,
還有些則擔任守門員。
然後還會組成一支球隊,
與其他球隊比賽,看起來很專業!
但畢竟只是小學生,
踢的並不是沉重的小型皮足球,
而是一種輕飄飄的紅白膠球。
這些膠球是整個吹出來的,球內充滿氣,
若漏氣就不能踢了。
膠球有一個充氣的凸出收口,
這個凸出的收口一磨損,球就會漏氣!
所以我們買了一個新膠球,
在踢之前,先用膠布將這個收口貼實,
以延長膠球的壽命。


____

紅白膠波的本原色相
14/10/17上午5:53
https://www.blogger.com/blogger.g?blogID=3182857268149827020#editor/target=post;postID=6895092872874219472;onPublishedMenu=template;onClosedMenu=template;postNum=44;src=li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