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6月21日星期四

神神秘秘提供資料的報紙電影廣告列表

報紙電影廣告列表,
 


以前的報紙,會用半大版篇幅,
列出當天所有戲院播放的電影內容。
那個時候未有可上網的電腦及電話,
一般人想知道當天甚麼戲院正播放什麼電影,
最方便就是看報紙的電影廣告列表。
 
為了方便讀者掌握足夠資料作選擇,
電影廣告列表最好提供香港所有戲院的資料,
要無一遺漏。
因為戲院每天播放的電影,
不同時段都可能不同,
每間戲院的資料也要詳列。
因為很多戲院在早場及午夜場,
都會播放有別正場五場的不同電影,
以吸引另類觀眾群。
 
有了電影廣告列表,
讀者也未必知道戲院所播放的某些電影的!
例如有些戲院會在午夜場播放“神秘電影”,
讀者是不知戲院會播放什麼電影的。
不過,廣告是有給貼士的!
某戲院推銷某一部“神秘電影”的廣告是這樣寫的:
全部七彩
香艷浪漫
刺激肉感
超級巨篇
兒童不宜看
縱使不知“神秘電影”確實是那一部電影,
但起碼知道是那一類型電影,
還是很有用的資料呢!



 

2018年6月16日星期六

以兒童或小朋友為對象的圖書

《兒童樂園》 和 《小朋友畫報》



五六歲時,我就很喜歡看公仔書連環圖,
如《地球先鋒號》、《西遊記》、《007》、
《老夫子》和《十三點》等,無一不看。
大概是因為我特別喜歡圖像類的東西,
所有圖文書也都愛看,
包括《兒童樂園》和《小朋友畫報》這類兒童圖文書。
嚴格來說,《兒童樂園》和《小朋友畫報》
不屬於那個年代所定義的公仔書連環圖,
稱它們為兒童雜誌更合適。
由於大部分內容以圖像表達,
我同樣喜歡讀這些刊物。
《兒童樂園》和《小朋友畫報》都是當時受歡迎的兒童書籍,
有些父母甚至會主動買給子女看。
這兩本刊物其實風格不同,各有特色,
但總能找到我喜歡的內容。

當我長大不再是小朋友,自然轉向內容較成熟的讀物。
我記得《小朋友畫報》有個“投稿園地”專欄,
接受小讀者的畫作投稿。
我也曾投稿,終於有一次我的一幅木顏色畫作獲得刊登!
只是畫作上附上了我的姓名和年齡。
那時我已十歲,而其他小畫家多是五六歲,
讓我覺得有些不妥。
這次投稿讓我意識到自己有點超齡,
這幅畫作也成為我告別《小朋友畫報》的畫壇之作。

兩本刊物在我停看後仍繼續出版了很長時間。
我們的這批屬於1950-1960年代的兒童,
長大後轉向其他讀物,
但應有不少1970-1980年代的兒童
接力觀看《兒童樂園》和《小朋友畫報》。

自1953年開始出版的《小朋友畫報》和
自1959年開始出版的《兒童樂園》均於1992年停刊,
兩本刊物出版了三十多年,跨越了多代兒童。

在我看《兒童樂園》和《小朋友畫報》的時候,
完全不懂得欣賞刊物內創作圖畫的畫家功力。
到我年長一些,
才知道《兒童樂園》中的大部分圖像都是羅冠樵的作品
(他的漫畫專欄名為「小圓圓」);
而《小朋友畫報》的許多封面及漫畫則是陳子多所繪
(他的漫畫專欄名為「兩爺孫」)。
羅冠樵的水墨圖畫和陳子多的水墨封面,
皆需高超的繪畫技法及表達能力才能創作。
我現在將他們在《兒童樂園》和《小朋友畫報》中的圖畫
視為水墨畫來欣賞。




2018年6月9日星期六

父親大人膝下敬稟者


尺牘課本



讀小學時,
我有一科《尺牘》,學習如何寫信。
這科雖然是小學程度的課程,
但內容頗深,因為書中許多書信範本是用文言文寫成的,
且格式多採用民初的內容和樣式。
祝福語更是古老的文言語錄,
對家屬的稱呼也非常嚴格,
這些對記性不好的我來說很難掌握,
因此這科的成績只是一般。

寫文言信的上款和下款都有固定的習用語。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
上款稱呼爸爸時要寫“父親大人膝下敬稟者”,
下款則自稱“兒XX謹稟”。

“尺牘”的意思是在一尺木簡上書寫書信,
這真是古代人才會如此寫信。
如今《尺牘》已成為傳統書信的代名詞,
顯得格外古雅。
現代寫信的人不多了,
更不用說寫一些寄信人和收信人都難以理解的文言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