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8日星期二

《手繪香港舊物語日常圖文展》- 2025 - 正 vs 負

正 vs 負

在菲林年代,
相機用菲林來捕捉影像,
然後沖洗出負影像的底片。
再用底片沖曬出正影像的相片。

現在用數碼相機拍照,
 不再需要菲林,
也沒有底片這種中介物。

淘汰菲林及底片我不覺得可惜。
因為負影像一般不美,
很negative!
一如做人,還是positive好些。


——————

「ADC 藝術空間(黃竹坑 Landmark South)」
【凝】藝術工作室開放日
3月22日至3月23日(星期六及日)
13:00 -19:00

香港黃竹坑業勤街39號6樓B13室




2025年4月7日星期一

《手繪香港舊物語日常圖文展》- 2025 - 黒 vs 白


黒 vs 白


以前中秋的應節水果,
有沙田柚、柿子和菱角。
如今少見到菱角了。

煮熟時,菱角殼黑肉白。
黑菱角像玩具,
小孩子“玩緊要過食”。
所以不會忘記黑菱角好好玩,
但忘記白肉好不好食。!

—————— 


「ADC 藝術空間(黃竹坑   Landmark South)」
【凝】藝術工作室開放日
3月22日至3月23日(星期六及日)
13:00 -19:00
香港黃竹坑業勤街39號6樓B13室



2025年4月4日星期五

《手繪香港舊物語日常圖文展》- 2025 - 一 vs 二

 

一 vs 二


一般來說,刀只有一刃。
但有一種
用來嵌入配合生產的舊鬚刨中的軟身刀片
卻有兩刃。

刀刃一邊向外時,
另一邊自然向內。
小時後做勞作時,
用這種軟身刀片進行鎅物,
就傷過自己。


—————— 


「ADC 藝術空間(黃竹坑   Landmark South)」
【凝】藝術工作室開放日
3月22日至3月23日(星期六及日)
13:00 -19:00
香港黃竹坑業勤街39號6樓B13室



2025年4月3日星期四

《手繪香港舊物語日常圖文展》- 2025 - 雙 vs 單


雙 vs 單

1960年代,雙雪條棒菓汁雪條,
很受小朋友歡迎。每條一角錢,
我很喜歡找其他小朋友夾錢買,
每人出資斗零(五分錢),
每人就有一條有棒雪條可吃。
從沒有匱乏之感

——————


「ADC 藝術空間(黃竹坑   Landmark South)」
【凝】藝術工作室開放日
3月22日至3月23日(星期六及日)
13:00 -19:00
香港黃竹坑業勤街39號6樓B13室






2025年4月1日星期二

《手繪香港舊物語日常圖文展》- 2025 - 手 vs 腳

手 vs 腳


舊衣車,操控它要手腳並用。
手控制布物方向,腳踩動車衣轉動。
現在的電衣車多用電摩達驅動,
不用腳踩了。

——————

「ADC 藝術空間(黃竹坑   Landmark South)」
【凝】藝術工作室開放日
3月22日至3月23日(星期六及日)
13:00 -19:00
香港黃竹坑業勤街39號6樓B13室






2025年3月30日星期日

《手繪香港舊物語日常圖文展》- 2025 - 硬體 vs 軟體


 硬體 vs 軟體


一部機械打字機,
文字輸入輸出都是硬體操作一體化。
原來很多兒童從未見過一個實體機械打字機。
他們的打字機是一個通過軟體
就甚麼也可以打印出來的方盒子。



——————

「ADC 藝術空間(黃竹坑   Landmark South)」
【凝】藝術工作室開放日
3月22日至3月23日(星期六及日)
13:00 -19:00
香港黃竹坑業勤街39號6樓B13室




2025年3月29日星期六

《手繪香港舊物語日常圖文展》- 2025 - 紅藍 vs 黑白


紅藍 vs 黑白


畫了一幅黑白生命麵包圖。
畫它是因為有一段與它有關的甜蜜回憶,
在個人來說是值得繪記的。
細節當然要靠另文記述,
這幅生命麵包圖可以說是為那篇文字的插圖



——————

「ADC 藝術空間(黃竹坑   Landmark South)」
【凝】藝術工作室開放日
3月22日至3月23日(星期六及日)
13:00 -19:00
香港黃竹坑業勤街39號6樓B13室




2025年3月28日星期五

《手繪香港舊物語日常圖文展》- 2025 - 動 vs 靜




“電影宣傳的動 vs 靜 ”

宣傳影片或電影,最好用動態的影片去宣傳,
但在未有TV,YouTube 或 TikTok 等
動態廣播平台的年代,
只能用靜態圖文實體平台,
報紙是覆蓋最廣的實體廣播平台


——————

「ADC 藝術空間(黃竹坑   Landmark South)」
【凝】藝術工作室開放日
3月22日至3月23日(星期六及日)
13:00 -19:00
香港黃竹坑業勤街39號6樓B13室


,

2025年3月27日星期四

香港青少年周報作為實題創作平台

我在高中時期開始選擇閱讀青少年周報
(八開,約半份報紙大小)。
我主動購買的第一份是《大拇指周報》
(創刊於1975年,於1987年停刊)。
有人說,《大拇指周報》是《中國學生周報》的中學生版。
但那時我並沒有看過《中國學生周報》,
因為當我對這類周報產生興趣時,
《中國學生周報》已經停刊了。

香港的中國學生周報
《中國學生周報》


後來我找回舊的《中國學生周報》來看,
發現它的內容真的十分豐富,
包括文藝創作、社會思潮、音影賞析、星座運程、
民生生活、娛樂消閒、書評藝評及作者專欄等。
不過,這些內容更適合較年長的青年閱讀。
用現在的術語來說,它是針對文青的紙媒。

此外,擁有實力的編輯和作者也是不少。
《大拇指周報》的許多編輯和作者都是
由《中國學生周報》培養出來的。
事實上,從那裡走出的人才已擴散到
香港文化藝術的各個領域,開枝散葉。
因此,《中國學生周報》可算是
香港文藝創作發表平台的鼻祖。

那時,年輕人或任何人想要公開發表自己的創作,
他們會投稿至一些報紙和刊物,
包括周報類的紙媒平台。
不過,這些平台各自有挑選稿件的標準,
投稿可能會被刪選(投籃)。
許多文藝創作者就在這樣的投稿過程中成長起來。

紙媒平台在1980和1990年代非常蓬勃,
各類出版報刊多到讓人目不暇接!
就周報類的刊物而言,
一週內的不同日子都有不同的刊物出版,
愛看紙媒的讀者不愁沒有寄託。




但自2000年代起,
多個部落格平台(Blog)相繼出現,
寫作和閱讀的趨勢多轉向這些部落格平台。
在2000年代中成立的香港雅虎部落格平台(Yahoo Blog)上,
接近200萬人開設了自己的部落格發表文章,
成為一時的風潮。
我也開設了幾個部落格發表圖文以滿足我的發表慾望,
這樣一來,便不必再投稿到
紙媒平台才能發表自己的作品。
隨後,各種不同發表模式的網絡平台如Facebook、Twitter等
也相繼出現。
在這樣的新媒體生態衝擊下,
《中國學生周報》式的定期出版紙媒平台變得難以經營。
到了2000年代末,
絕大部分的周報類刊物都停止了出版。

但到了2000年代起,
有多個部落格平台(Blog)出現
自這種網絡平台出現後,
寫的看的多都轉到各種部落格平台去了。
在2000代中成立的香港雅虎部落格平台(Yahoo Blog),
就有接近200萬人開設自己的blog站發表文章,
成為一時風潮。
我也開了幾個blog發表圖文以滿足發表慾, 
如此也不用投稿到紙媒平台才有機會發表自已的作品了。

Blog之後又出現了多種不同發表模式的網絡平台如
Twitter,Facebook,Instagram等。
在這樣的新媒體生態的衝擊下,
《中國學生周報》式的定期出版的紙媒平台
變得很難經營了。
到2000代末,
絕大部分的周報式刊物都結束出版了。

Keep得幾好的十三點

《13点》漫畫



六十年代初,香港的電視還未普及,
公仔書以圖像為主,
有點像一個個"電視前身"的娛樂及資訊載體。

在商言商,公仔書會就著不同性別或年齡的讀者
去提供切合他們有興趣的內容,
以增加公仔書銷量。
一如現在的電視節目,有些節目會較男性向;
有些會較女性向的,
有些適合一家大細看的,
不同公仔書也面向不同讀者群的。

說到較女性向的公仔書,
不得不提李惠珍的《13點》漫畫。
那時大部份的公仔書都是男性向的公仔書,
其中李惠珍的《13點》,
以當時流行的雙周刊形式突然出現,
並立刻爆紅,每期銷量曾多至十萬本!
瘋魔萬千讀者,主要是少女讀者!

此書以一個含著銀匙出生富家小姐《13點》為主角,
她的生活寬裕,有很多很多靚衫穿著。
漫畫題材都幾有生活感,跟著最新的社會民生事務發展劇情,
但不談政治宗教,也沒有色情暴力,屬輕寫實內容。
是不少少女(應該包括少男)所嚮往的離地優悠生活。
我身邊的不少女同學都有看,
是她們的漫畫版的流行資訊天書。

《13點》在60年代紅極一時。
70年代停刊後,
《13點》這個主角已成為一個熱愛生活但可愛少女icon,
跳出她那時的漫畫框,至今仍間歇以不同形式出現,
如合訂本,圖鑑書,廣告代言人,3D公仔及特刊等,
真是難得。




六十年代初,
香港的電視尚未普及,公仔書主要以圖像為主,
成為一種“電視前身”的娛樂和資訊載體。

在商業考量下,
公仔書會根據不同性別或年齡的讀者提供
符合他們興趣的內容,以增加銷量。
就像現在的電視節目,
有些較男性向,有些則較女性向,
還有些適合全家觀看,
不同的公仔書也面向不同的讀者群。

提到較女性向的公仔書,
李惠珍的《13點》漫畫不可不提。
當時大部分公仔書都是男性向,
但李惠珍的《13點》以當時流行的雙周刊形式突然出現,
立刻爆紅,每期銷量曾高達十萬本,
吸引了大量女讀者。

這本書的主角是一位出生於富裕家庭的小姐《13點》,
她的生活寬裕,擁有許多漂亮的衣服。
漫畫題材充滿生活氣息,
劇情跟隨社會民生事務的發展,
但不談政治宗教,也沒有色情暴力,屬於輕寫實內容,
展現了不少少女(甚至少男)所嚮往的優雅生活。
我身邊的不少女同學都在看這本漫畫,
對她們來說,它是流行資訊的天書。


《13點》在1960年代紅極一時,
1970年代停刊後,
13點已成為熱愛生活的可愛少女icon,
跳出漫畫框架,
以不同形式出現。
直到1990年代末,
李惠珍將《13點》有系統地帶回到大眾面前。
除了再結集出版舊作,
也創作全新的《13點》漫畫,
主角是一個活在千禧年的13點,
她常拿著在1960年代沒有的手提電話與
朋友「煲電話粥」。
漫畫內容加入現代元素,
如網絡文化、心理健康和環保議題等,
使作品更具當代感,成功吸引新一批讀者。

 
此外,於1990年代末至2000年代末,
李惠珍先後舉辦了首個個人作品展,
又為《13點》推出珍藏本、革新號、圖鑑、
畫冊及13點3D公仔等。
並以13點擔任廣告代言人,
為《13點》掀起了第二波的熱潮。

一套漫畫能攀登兩次高峰,實屬罕見。

《手繪香港舊物語日常圖文展》- 2025 - 一 vs 萬


  

“ 一 vs 萬 ”



1960年代粵語片《如來神掌》中的
男主角龍劍飛 (曹達華飾), 
施展如來神掌第九式萬佛朝中。
一人招萬佛對敵,無得輸!

——————


「ADC 藝術空間(黃竹坑   Landmark South)」
【凝】藝術工作室開放日
3月22日至3月23日(星期六及日)
13:00 -19:00
香港黃竹坑業勤街39號6樓B13室


,

2025年3月26日星期三

《手繪香港舊物語日常圖文展》- 2025 - 浮 vs 沉

 浮 vs 沉


珍寶海鮮舫,
1976年底開業,2020年三月停業。
海事牌照於2022年中到期,
海鮮舫移離香港,最後沉沒公海。


——————


「ADC 藝術空間(黃竹坑   Landmark South)」
【凝】藝術工作室開放日
3月22日至3月23日(星期六及日)
13:00 -19:00
香港黃竹坑業勤街39號6樓B13室



2025年3月25日星期二

《手繪香港舊物語日常圖文展》- 2025 - 光 vs 影


光 vs 影

1960年代的板間房,現在回憶極度美化了它。

——————

「ADC 藝術空間(黃竹坑   Landmark South)」
【凝】藝術工作室開放日
3月22日至3月23日(星期六及日)
13:00 -19:00
香港黃竹坑業勤街39號6樓B13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