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有很多米舖出售米。
顧客買米的行為稱為糴米。
米舖出售多種米。
顧客可以一斤斤地糴米,也可以混合購買不同的米。
如果買少於三四斤,可以自己提回家!
若買三、二十斤,米舖會送貨!
我記得那時我們家會叫米舖送貨。
既然他們會送貨,
我們也會順便多買一些糧油食品,
如食油或醬油等!
米舖的送貨大力士通常用麻布袋裝載幾十斤的米,
送到我們家,還會幫忙倒入米缸呢!
以前香港流行一句俗語:「乜乜多過米舖」,
意思是某些事物的數量非常多,
曲線證明那時香港真的有很多米舖。
因為米舖多,各家都需要爭取生意!
各自會想一些方法來吸引顧客。
例如,當時有些米舖每年都送日曆給顧客或潛在顧客,
上面大大地寫上地址和電話,方便顧客糴米。
這算是那些年樸素的市場推廣!
據說,那時有些送米的電台廣播廣告是:
「有嘢送呀,有嘢送,買米有嘢送呀!」、
「有乜送呀?」、
「買米有人送!」
現在米舖不多了,
超級市場出售不同分量的真空包裝的米:
一公斤、二公斤、五公斤、八公斤、十公斤等包裝。
顧客購買包裝米可以自己從超市提回家,
也可以要求超市送貨!
但我現在仍然偶爾會趁這些已經不多的米舖購買幾斤米!
我會混合購買不同的米,
以煲煮出特別口感及米香的飯。
我最喜歡蝦仔米飯,30% 新米、70% 舊米,
最好用來做米香四溢的炒飯!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