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梯底舖
香港在1950至1970年代有很多樓梯底舖。
那時香港仍有許多層樓高的唐樓,
這些唐樓大多沒有升降機,
入口只有一個朝向街道的樓梯口。
許多樓梯口都有一個樓梯底的斜天花頂空間。
這個斜天花頂空間非常狹小,
位於樓梯底部,大約只有一般樓梯的寬度,
面積僅有五六十平方英尺,
通常無法容納多於一個人;
人站著也進不了這個狹小的空間。
但這些樓梯口多面向行人街道,人流旺盛,
用作舖位,
顧客光顧起來也非常方便。
由於空間狹小,
租金一般較其他大地舖低很多,
非常適合只需要一個小空間運營的
小生意或小買賣。
因此這些樓梯底空間都被業主好好利用,
轉租為小舖。
以前香港百業興旺,開一個小舖可以做萬種生意,
冷門的、熱門的生意都有。
例如磨刀和剪的、水電維修、修理鐘錶、
配鎖配匙、賣家居用品和風味小食等。
我家也經營一個這樣的樓梯底小舖。
我在小學和初中時也幫爸媽看舖。
經營一個樓梯底舖的小生意,往往能養活一家人。
到了1970年代末,開始有很多唐樓被拆卸重建。
新建的樓宇已不再有這些樓梯底舖。
樓梯底舖現在急劇減少,
現在只在有較多未拆唐樓的區域才能見到。
我家經營的樓梯底舖在唐樓未拆卸前已經結束經營,
主要原因是父母年紀已介退休之齡。
但無論如何,那時候做小生意相對容易。
現在要做小生意,
很難找到合適的小舖。
如果談到樓上舖或劏舖,
它們的街道人流量都比不上樓梯底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