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包含「麗的映聲」標籤的文章。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包含「麗的映聲」標籤的文章。顯示所有文章

2020年3月15日星期日

電視戰場上的失落回憶

我家由1960年中開始看
每月要交月費的收費有線「麗的映聲」。
那時很少家庭有電視,
很少人看過「麗的映聲」的電視節目。

到免費無線TVB在1967年開台時,
我家內的大部份成員,
包括爸媽已經看了約8年的「麗的映聲」,
早以成為她的忠實支持者,
平時還是多數看「麗的映聲」,較少看TVB。

到「麗的映聲」在1970s中改為
免費無線「麗的電視」RTV時,
我家內的大部份成員,
包括爸媽已經看了約十五年的「麗的映聲」或 RTV,
仍是她的慣性支持者,
平時還是多數看RTV,較少看TVB。


麗的電視Logo 

但我們屬於小眾。
因為大部分人看電視,
一開始就是從TVB開台時就看她的,
大部分觀眾從未看過「麗的映聲」的。
我小時候在「麗的映聲」看過一套
日本卡通片集「小武士」,
是我記得起我看的第一部日本卡通片,
主角小武士最拿手的日本隱者武技是
狂風掃落葉!
問過很多人都沒有人話看過!


日本卡通片集「小武士」

到「麗的映聲」在1970s中改為
免費無線「麗的電視」RTV時,
大部分的觀眾已經看了約8年的TVB,
早以成TVB的慣性支持者,
平時還是多數看TVB,較少看RTV的。

這樣的情況,反映在收視率上:
TVB的收視,
遠遠拋離RTV的收視,
多年長期維持在約90%:10%之比。
之後RTV進行過多次改組及節目改革,
都改變不了這個收視比率。
可算是“壞的開始,是失敗的一半”。

最後RTV因經營困難要退出
香港的免費無線電視台行列。
令我們這些鋤強扶弱的少數的RTV忠實支持者,
很感失落。
__________

小武士
日文名稱 - 少年忍者風のフジ丸






2019年8月18日星期日

美麗的映與聲的開創年月

「麗的呼聲」渠蓋


「麗的呼聲」在1950年代末
在香港開辦了第一個黑白電視台「麗的映聲」
她最初祗提供一個英文台;
到1960年代初,也提供了一個中文台。

麗的呼聲Logo


我家在1960代中安装了「麗的映聲」,

據説那時的租用月費10多元。

爸爸很喜歡嘗試新事物,

雖然「麗的映聲」的月費

在那時的的生活水平屬很高昂消費,

但爸爸也安裝了「麗的映聲」,

算是身處大眾流行文化的前端。

我那時是個幾歲小孩,當然愛看電視啦,

我記得那時看過一個日本動畫「小武士」,

家中所有小孩都愛看;

也記得有個電視台自己製作的兒童節目,

節目中的兒童都是大人戴上大頭面具的大頭仔女,

是個很益智的節目!

記憶中電視台也有自己製作的綜合娛樂節目,

最深刻的一段回憶是在一個歌舞節目中,

有一個祗有幾歲女孩跳舞唱歌,很老人精的表演,

她好像是張圓圓

(即是後來著意改變形象

兼更改藝名成為一個很受歡迎歌手的張德蘭)。

 但因爲有了「麗的映聲」,

1967TVB開台時,

不知什麼原因,

爸爸沒有立刻安裝TVB的免費電視節目,

所以TVB開台初期播放的很多經典節目,

包括歡樂今宵及很多英語及日語劇集,

我都未看過的!

算是落後在大眾流行文化熱潮之後!

後來「麗的映聲」要到1970年代初才,

轉為無線廣播,

公司名稱也改名為「麗的電視」RTV

我們作為觀眾,

也參與了RTVTVB的電視收視争奪戰。

因感情關係,

我們是RTV的忠實支持者,但RTV

收視長期大幅落後於TVB

後來被逼成為小眾。

麗的電視Logo
 
 

2019年7月30日星期二

長年努力纖體瘦身終有成果

厚身映像管電視

1960年代初,很少家庭有電視機的。
我好記得有一次,
我在同樓座的一個街坊單位的大門鐵閘外,
站著看他們家裡的電視播放著的節目。
我那時大約是三四歲,
可能有個乖乖的外貌,
那街坊讓我進入他們的家,
坐著看了一段時間電視節目。
那是我唯一一次被邀請入室內看電視節目。
其他的經驗多是在鐵閘門外看;
被關大門吃閉門羹的對待也試過。

大約1960年代中,
爸爸終於買了一部黑白電視機。
這部電視機是有木門有鎖的。
那時電視機是昂貴電器,
我懷疑門鎖裝置是為了保護這部名貴電器,
多過是為了防止家中小孩看過量的電視節目,
因為那時的《麗的呼聲》電視節目也不多,
電視頻道只有中英頻道各一個,
每條頻道一天之內也只播放幾小時節目。
這部電視機很大座,
可以坐上兩個三四歲的小孩。
我們將機頂面積當櫃面用,
擺放著很多家庭常用物品!

到1960年末及1970年初,
香港免費電視廣播普及化,
電視機價錢也已大眾化。
電視機的設計開始簡約全都沒有木門了。
經過漫長的產品開發及市場發展,
電視也漸由黑白顯示發展到彩色顯示;
家用電視的顯示屏的面積也越來越大:
1970年代至1980年代,
顯示屏的面積多是19吋及21吋。
後來到了1990年代至2000年代,
一般電視產品顯示屏的面積擴大到23吋,
29吋乃至到最大的34吋等,
以迎合那時一些消費者對電視產品的更高要求。

但無論顯示屏的面積怎樣變大,
電視機都是採用映像管的科技,
用電子槍掃描顯示屏的方式產生影像的。
映像管有一定的長度,
電視需要有一定的厚度,
要約十多吋左右。
所以電視連外殼, 其厚度都逾二十吋。
另外,一般家居都會用一個厚身櫃,
盛托一個厚身電視機,以配合坐觀者的眼晴水平。
整組傢具配套,佔據不少空間。

到了2000代初,香港的電視廣播制式,
轉用了更新的電視數碼廣播技術,
電視也配合轉而採用顯像清悉的電子電視顯示屏 。
因為不需要用映像管,
電視的厚度可以很薄,祗有兩三吋。
而電視顯示屏的面積,可以大過映像管極限的34吋很多,
一般用家都會採用37吋,40吋,46吋及50吋等。
60吋70吋都有不少產品,以應個別消費者的需要。

因大量生產,
數碼電視價錢,
很快就下降至一般消費者能負擔得起的水平。
加上機身輕體薄,更可貼牆安裝,不佔太多空間,
數碼電視很快就取代了厚身電視。

數碼電視機硬件及價錢的普及化,
讓人人都可以不假外求,
輕易擁有私屬的優質觀影空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