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包含「007」標籤的文章。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包含「007」標籤的文章。顯示所有文章

2020年2月28日星期五

嬌滴滴的十三點


《13点》漫畫

我小時候很喜歡看漫畫書,
我最喜歡看的漫畫包括
本地作者創作的《地球先鋒號》及
日本作者創作的 《007》中譯本。
和我一樣喜歡看《地球先鋒號》及《007》的男同學不少,
但女同學卻不多。
那麼,女同學看甚麼漫畫書的呢?

六十年代初,
香港的電視還未普及,
漫畫書以圖像為主,
有點像一個個"電視前身"的娛樂及資訊載體。
在商言商,
公仔書會就著不同性別或年齡的讀者
去提供切合他們有興趣的內容,
以增加公仔書銷量。
一如現在的電視節目,有些節目會較男性向;
有些會較女性向的,
有些適合一家大細看的,
不同公仔書也面向不同讀者群的。若有選擇,
女同學當然會看較女性向的漫畫書的。

在1960年代中,在繁多的男性漫畫書中,
突然彈出李惠珍的《13點》漫畫書,
以當時流行的雙周刊形式出現,
並立刻爆紅,
每期銷量曾多至十萬本!
瘋魔萬千讀者,主要是少女讀者,
包括我的一大群小學女同學。

此書以一個含著銀匙出生富家小姐《13點》為主角,
她的生活寬裕,有很多很多靚衫穿著。
漫畫題材都幾有生活感,
跟著最新的社會民生事務發展劇情,
但不談政治宗教,
也沒有色情暴力,屬輕寫實內容。
是不少少女(應該包括少男)
所嚮往的離地優悠生活。
我的女同學都用之為
她們的漫畫版的流行資訊天書。 

《13點》紅極一時。
自然有人加入這個市場争一杯羹。
在70年代初,
另一本同類漫畫書謝玲玲的《嬌滴滴》進入市場。
《嬌滴滴》的內容和形式都和《13點》相仿,
是《13點》的另類選擇。
但不少讀者兩本都買,
因為除了這兩本漫畫書外,
在一衆男性向的漫畫書中,
女性向的漫畫書還是不多呢!

《嬌滴滴》漫畫

於我,無論是男性向的抑或是女性向的漫畫書;
《13點》抑或是嬌滴滴》,
能到手的我都看過飽。

但到七十年代年代初中期,

這一代的漫畫書先後停刊。
我也開始轉看文字書,
也看更多電視節目了。

到我再次狂看漫畫的日子已到漫畫書熱潮再起的

七十年代中後期了。



2019年11月5日星期二

每天追讀飄著油墨香的報紙


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
香港每日有幾十份大小報紙出版。

爸爸每天會看兩三份報紙,
包括【香港商報】
(主要看足球消息和比賽報導等)及
【真欄日報】
(主要看馬經及狗經等);
但不包括【華僑日報】。

但我家那時是有訂閱[華僑日報]的!

【華僑日報】在當期時
是香港的一份中文綜合大報。

除了新聞,工商政界都經它發佈公告及消息。


之所以我家那時是有訂閱【華僑日報】,
是學校鼓勵及協助學生特價訂閱的,
我記不到兄弟姊妺中誰經學校訂閱的,
但我自己很喜歡看【華僑日報】,
天天拿來看。
在學校師生來說,
【華僑日報】的副刊【教育版】的
內容是面向這群讀者的:
它會定期刊出中小學各學科的
課程參考資料和資訉。
但作為一個學生,
要是閱讀報紙作為消遣,
我其實很少看這些“太學校”的副刊,
反而更多看其他與課本無關的內容,
例如有關文藝的各類副刊,
所謂各取所需,
我自然會揀我有興趣的內容看。

華僑日報 (1973)

記得【華僑日報】那時有一個版位,
讓青年人及學生投稿。
版主會給每篇獲刊登的文章給予評語及評分
(印象是15粒星)。
我讀小學6年級至初中投過多次稿,
從未獲刊登過。
那時未有互聯網,
要有這些公開的平台
才能發表文章。
多次投稿都被投籃,
我對自己的創作大失信心,
之後再沒有在這個園地投稿!
但我有剪存其他投稿文章參考學習,
令人驚艷的文章常出現!
 
這個投稿版後來發展
成為一個【學生園地】版,
袛刊登創作,沒有版主的評語及評分了

除了文字,我也喜歡圖像。
所以我也常揭看日報的【華僑文化】版。
我最留意這個版刊載有關
書畫展的消息和書畫圖片。
如果是書畫介紹或展覽資料,
報紙都會附錄圖片(一般為兩三方吋大小)。
由於那時的報紙都是單色印刷,圖片都是黑白灰色的。
書法圖片還可以看清楚字形,
繪畫圖片如水彩畫或油畫,
就很難看清楚畫作的細節。
但那時也剪存了不少這樣的圖片作創作參考。
在現在用到超高清解像度超放大
還嫌解構不夠的年代,
我那時的認真算是容易滿足的低要求呢!
 
那時香港書畫展覽場地不多,
場地多安排於大會堂高座或低座的展覽廳。  
我一看到有興趣的展覽就搭船搭車都要去看。

喜歡文字和圖像的人,
自然對出版也多會有興趣。
那時我常去看書借書的小童群益會圖書館
有一年暑假舉辦了一個參觀【華僑日報】的
暑期活動,我也參與了。
那個參觀長約四小時,
我們順著報紙出版的流程,
去到不同的部門走過一轉。
印象最深刻的排版部,
排版部內有一牆牆的鉛字粒,
擠在其中的幾個排字工人,
拿著稿跟着作者的潦草字,
逐個字從鉛字粒牆上執齊鉛字粒及
在手上排成字版,
又快又準。
日報的員工告訴我們,
鉛字粒會甩色,排版工人拿着鉛字粒久了,
兩手變得黑黑的,
於是排字工人被稱為【黑手黨】,
那時令我想到
我當時很喜歡的007漫畫裏的
【魔鬼黨】【金手指】等組織。
排版工人的印象就有如此的聯想而鮮明地常留在腦海。

【華僑日報】是一份內容一板一眼,
字多圖少,
主要是單色印刷的正正經經的大報,
它伴著我渡過我的那一段簡單樸實的
文藝少年時光。
 
當【華僑日報】在1995停刊時,
那時差不多也是鉛字排版,
被電腦排版彩色印刷完全取代的過渡時期。

2018年7月8日星期日

曾是公仔書先鋒的地球先鋒號


地球先鋒號

我自己出錢買的第一本公仔書是《地球先鋒號》。

我買的是新書,每本五亳子。

在六十年代初,一個六七歲的細路仔,

用五毫紙買一本公仔書都算幾奢侈。

在當時,一毫子可以買一個菠蘿包了。

因為很喜歡看公仔書,零用錢都多用來買公仔書,

買自己特別喜歡看的公仔書。

六十年代初,香港的電視還未普及,

以圖像為主的公仔書當然很受小孩歡迎。

那時公仔書其實有不少類型,

例如有一類是本地創作,

如《兒童樂園》、《老夫子》、《十三點》;

一類是外地創作,如日本的《007》中譯本;

還有一類是冒仿或抄襲外地創作的本地版漫畫,

例如我特別喜歡看的《地球先鋒號》等。

地球先鋒號最初是臺灣的漫畫作者創作的,

地球先鋒號的名字及外形是原創的。

但內容多是冒仿或抄襲日本漫畫創作。

後來版權賣了給香港出版社重新出版。

我們那時不知他的內容是抄襲或是原創的,

只要覺得好看就看。

地球先鋒號講的是科幻及機械人之類的內容,

很受男孩子讀者的歡迎。

其實地球先鋒號的內容是抄襲日本打打殺殺類的漫畫,

在當時是入不了屋的讀物,

則是父母不會主動買給仔女看的讀物,

因怕他們學壞!

我喜歡看,唯有自己買給自己看。

還常常跟著先鋒號的造型,畫了不少圖畫呢!

不過我那時只懂畫先鋒號,不懂畫其他的畫。 

我在當時其實是“畫愛”,畫喜愛的對象。

記不起這本書隔多久出一期,

只記得看完一期,就很期待看下一期。

我追看《地球先鋒號》追看了二十多期,

突然在某一期的畫工不同了,筆法也變了。

地球先鋒號的造型也稍稍變了型。

我跟著地球先鋒號舊造型畫了很多畫,已經入了腦,

很容易看出地球先鋒號造型有點變了型,十分失落。

我自此期沒有在繼續追看《地球先鋒號》的新期數了。

但書未能看到故事結局,心被懸在半空很不舒服。

人同此心,可能很多讀者都如我一樣棄看,

《地球先鋒號》到1960年末還未到

出版至故事結局就停刊了。

我直至很久之後才知道,

原作者畫了二十多期《地球先鋒號》時過世,

之後的期數是出版社另找其他作者繼續創作的,

知道後覺得悵然但也釋懷。

《地球先鋒號》漫畫單行本是那一個年代的

這一類流行大眾文化內容的表表者,

一得到大眾接受,

總能流行一段時間,

但也只能流行那一段時間,

新鮮感一過,

受眾就會流失得很快,

因為他們都會轉到更新潮的流行大眾文化內容去。

這是流行大眾文化的本質。

儘管如此,流行代表影響,

《地球先鋒號》導引後進的影響力,

相信一定超出原作者的想象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