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包含「Secondary School Entrance Examination」標籤的文章。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包含「Secondary School Entrance Examination」標籤的文章。顯示所有文章

2019年12月2日星期一

書包載著幾本實體字典的學習年代


我讀的是街坊小學,而非名校。
在低年級的上午班時,學校的功課不多。
中午放學後,只需花很少時間,就能完成當天的功課。
剩下的整個下午可以進行其他課外活動。
那時父母忙於謀生,無暇管教我們。
我們那時的所謂課外活動是
周街跑,周山跑,自由得很。

但升到高小五年級後,功課突然變多了,
每天放學後的下午時間,都要用來做功課和溫習,
再也沒有時間做野孩子了!
學校還要求我們在星期六和星期日整天上課,
回校補課,做試題練習。
學校之所以開始加強學科訓練,
目的是為了讓學生備戰升中試(香港中學入學考試)。
這個公開考試的作用是
甄選考生入讀政府資助的各類中學。
如果未能入選,
學生就必須自行報考私立中學繼續學業,
令人感到彷徨。
升中試是當時社會的一個人力資源篩選機制,
對學生的前途有著決定性的影響!
因此絕大多數同學都開始收心養性,專注於學業。
乖乖跟隨老師的安排,勤交功課,積極做練習。

當時升中試只有三個科目:中文、英文和算術。
僅用這三科篩選每年數萬計的考生,
可以斷言,每科的試題都必須具有一定的深度,
才能有效區分考生的能力!
我當時的試題練習成績不太理想,
原因在於我的學科基礎不夠扎實,
直到五年級才開始努力讀書,
真的覺得有些為時已晚。
我的語文老師對我們也感到非常失望,
常常說我們的詞彙量太弱,這影響了我們的表現;
如果想要快速提升成績,秘訣就是要主動學習,
多查字典和辭典,並且要強記更多的詞彙。

那時候尚未配備音影效果的電腦學習工具,
字典和辭典都是實體書籍,
沒有音效或影像,
名副其實地成為了“啞老師”!
那時我仍然有些鬥志,
深知要勤補拙,唯有努力學習。
因此我那時經常在書包裡放幾本字典和辭典,
隨時拿出來查看或背記。
其中一本就是《四用成語辭典》。

《四用成語辭典》

基於應對升中試的需要和對中文的興趣,
我將整本辭典讀遍,並強記於心。
在學習過程中,覺得有趣的成語至今仍然縈繞在腦海中,包括像是“一日九遷”、“下堂求去”和“不欺暗室”等!
但以前從字典中學來的很多成語,
到現在,由於不合時宜,已經不多人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