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包含「地球先鋒號」標籤的文章。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包含「地球先鋒號」標籤的文章。顯示所有文章

2020年2月28日星期五

嬌滴滴的十三點


《13点》漫畫



我小時候很喜歡看漫畫書,
最愛的包括本地作者創作的《地球先鋒號》以及
日本作者的《007》中譯本。喜
歡看《地球先鋒號》和《007》的男同學不少,
但女同學卻不多。那麼,女同學們看什麼漫畫呢?

在1960年代初,香港的電視尚未普及,
漫畫書主要以圖像為主,
有點像“電視前身”的娛樂與資訊載體。
在商業考量上,
漫畫書會根據不同性別或年齡的讀者需求,
提供他們感興趣的內容,
以增加銷量。
就像現在的電視節目,
有的偏向男性,有的則偏向女性,
不同漫畫書也面向不同的讀者群。
如果有選擇,女同學自然會選擇較女性向的漫畫書。

在1960年代中,繁多男性漫畫書中,
突然出現了李惠珍的《13點》漫畫,
以當時流行的雙周刊形式發行,並立刻爆紅,
每期銷量一度高達十萬本!
吸引了萬千讀者,主要是少女,
還包括我的小學同班的一大群女同學。
這本書的主角是一位含著銀匙出生的富家小姐《13點》,
她的生活富裕,擁有各式各樣的靚衫。漫
畫的題材非常生活化,緊跟社會民生事務的發展,
但不談論政治宗教,亦沒有色情暴力,屬於輕寫實內容。
這是許多少女(甚至少男)所嚮往的夢幻生活。
我的女同學們將它視為她們的漫畫版流行資訊指南。

《13點》紅極一時,
自然吸引了其他人進入這個市場。
在70年代初,
另一部同類漫畫《嬌滴滴》由謝玲玲創作進入市場。
《嬌滴滴》的內容和形式與《13點》相似,
成為另一個選擇。
然而,很多讀者都會購買兩本,
因為除了這兩本漫畫,
市場上女性向的漫畫書仍然不多。

《嬌滴滴》漫畫


對我而言,無論是男性向還是女性向的漫畫書,
13點》或《嬌滴滴》,能到手的我都看過飽。

但到了1970年代初中期,
這一代的漫畫書相繼停刊。
我開始轉向閱讀文字書籍,
也看了更多的電視節目。

直到在1970年代中後期,漫畫書熱潮再起,
我再次沉迷於漫畫的日子又來臨了。

2018年7月8日星期日

曾是公仔書先鋒的地球先鋒號


地球先鋒號 



我自己出錢買的第一本公仔書是《地球先鋒號》。

我買的是新書,每本五毫子。

在六十年代初,

六七歲的小孩用五毫子買一本公仔書算是相當奢侈,

因為那時一毫子能買一個菠蘿包。

我非常喜歡看公仔書,

零用錢多數用來購買自己特別喜歡的書。

在六十年代初,香港的電視還未普及,

以圖像為主的公仔書當然受到小孩的歡迎。

那時的公仔書有很多類型,包括本地創作,如《兒童樂園》、《老夫子》和《十三點》,

以及外地創作的中譯本,如日本的《007》。

還有一些是仿冒或抄襲外地創作的本地漫畫,

比如我特別喜歡的《地球先鋒號》。

《地球先鋒號》最初是臺灣漫畫作者創作的,

名字和外形是原創的,但內容多是仿冒或抄襲日本漫畫。

後來版權賣給香港出版社重新出版。

那時我們不知道內容是抄襲還是原創,只要覺得好看就行。

《地球先鋒號》講述科幻和機械人等內容,

受到男孩子讀者的喜愛。

其實《地球先鋒號》的內容是抄襲日本的打打殺殺漫畫,

當時這類書籍不會被父母主動買給孩子,

因為他們擔心孩子會學壞。

我喜歡看,只好自己購買。

還常常模仿《地球先鋒號》的造型,畫了不少圖畫。

不過當時我只會畫先鋒號,對其他的畫不太懂。

我不記得這本書多久出一期,

只記得看完一期就期待下一期。

我追看《地球先鋒號》追了二十多期,

突然有一期的畫風和筆法變了,造型也稍稍改變。

我跟著舊造型畫了很多畫,已經入了腦,

卻發現造型變了,十分失落。

從那期起,我沒有再繼續追看《地球先鋒號》的新期數,

心裡懸著,感到不舒服。

或許很多讀者都和我一樣因為這樣而放棄了,

《地球先鋒號》到1960年末仍未出版至故事結局就停刊。

很久後我才知道,原作者在畫了二十多期後去世,

之後的期數是出版社另找其他作者繼續創作的,

知道後我感到悵然,但也釋懷。

《地球先鋒號》漫畫單行本是那個年代

流行大眾文化的代表之一。

它一旦得到大眾接受,會流行一段時間,

但新鮮感一過,受眾會迅速流失,

因為他們都會轉到更新潮的流行大眾文化內容去。

這是流行文化的本質。

儘管如此,流行代表影響,

《地球先鋒號》導引後進的影響力,

相信一定超出原作者的想象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