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青人周報 |
我一升讀預科,急於成長,
當正自己是年青人了。
有點不想再看中學生的刊物了,
除了閱讀興趣因人生階段的轉變而跟著轉變之外,
也有身份認同這個原因:我要看的課外讀物,
要配合我的“年青人”的程度和心智的,
覺得自己要超越到那個階段,大個仔了嘛!
所以看課外讀物也要升格到青年人刊物水平。
香港在1970至1980年代,大量年青人刊物湧現,
這些刊物有別於一般日報晚報,
每星期出版一次,以小報(半份報紙大小)的形式出版,
包括星期二出版的《年青人周報》,
星期四的有《青年周報》及星期五則有《音樂一週》等。
那時一般報紙都是單黑色印刷,
而這些小報一般隨意採用其他顏色單色印刷,
例如用藍色,紫色,綠色或紅色等,以示活潑獨特。
這些年青人刊物,為吸引年青人,內容多元化,
甚麼內容都有一些:
潮流文化,文藝思潮,音樂電影,小說散文漫畫等。
但內容的取向會就著不同的青年讀者對象類型稍有不同:
有些文化些,有些文學些,有些大眾娛樂些。
例如《音樂一周》就較專門,
不同內容多都集中講述音樂題材,
音樂發燒友都覺得它的內容充實專業。
我不是音樂發燒友,其實《音樂一周》提及的外國樂隊,
歌星及歌曲我都不認識呢!
我那時主要看《年青人周報》,
《年青人周報》屬大眾文化些,內容多向,
很易找到有興趣的文章閱讀;
况且,有幾個我很喜歡的作者都在周報寫專欄。
每到星期二《年青人周報》出版日,
都會大清早到報紙檔買來看。
周報的內容多樣,
除了自己有興趣的內容,
我都以學習為目的,盡量涉獵其他內容,
以豐富自己的多科知識。
那時資訊流通不暢,
每期周刊的獨特內容不易同時從其他渠道看到,
我都會很忠誠地看完每一份周報。
一份周報真的可以看足一星期的!
我盡量在一星期內讀畢整份周報
(看不懂的文章都看一遍,“唔好嘥”!)
否則新一期的周報,又會出版。
有時因測驗考試忙起來沒時間看,
習慣性仍會買新出版的一份,
如是者有時會積存了幾份,
有空時才一次過看幾份,很是享受,
在我,這些沉醉著看報時光,
也可以成為生活中的小確幸。
簡單真好!
《年青人周報》的內容什麼都有一些,
文章篇幅卻有長有短,
短文章多是三五百字;
長文章可以長至過萬字,佔去整整一兩版的篇幅,
對作者及讀者在寫讀上都是某種挑戰!
但那時的報刊都願意刊登長文,
因為它會覺得總有一些讀者會看長文的。
《年青人周報》於1972年創刊,
我是到1970年代末才開始看《年青人周報》,
之後進入職場,因生活忙亂及興趣改變,
轉為斷斷續續看。
誰不知到了1980年代末,
有個同事在《年青人周報》,
開了一個個人專欄寫生活感想。
那時未有互聯網的個人發表文章的平台
如部落格(blog),面書(Facebook),
Twitter或Instagram等,
要發表文章一定要通過報刊雜誌等實體平台。
有機會在這些實體平台發表文章的人已被視為作家了,
很令人羨慕。
我和一些同事因八卦想看這個同事寫什麼,
都開始期期買《年青人周報》看,
大家多了個共同話題,熱鬧了好一陣子。
印象中,這個同事寫的專欄,寫了很多年。
我們的一夥同事後來都從共事的工作小組先後離散,
他還在寫,
直至《年青人周報》出版到1990代末停刊才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