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六十年代中,我還在讀小學。
父親每天會給我們每人一毫子作零用。
如果用來買早餐,
一毫子可以買一碗柴魚花生粥、
一碟豬腸粉、一碗花生糯米飯、
一兩個魚肉燒賣或豬肉粉果、以及一個麵包等等。
上學之前,我們總是先吃個早餐,
這些早餐則輪著吃遍,因為常常變換口味,所以不會吃厭!
如果某一天我想買麵包當早餐,
我會買一個脆卜卜的豬仔包(我的最愛)!
我自己很少會買那種一片片無甚花巧的白方包當早餐。
但我也常常吃得到白方包。
在家裡,我們常常吃得到白方包!
家中小孩多,全是化骨龍,
爸媽會購買一些經濟實惠的乾糧,
如餅乾或一磅白方包,放在家裡,
誰肚子餓就自己拿來吃!
那時候吃白方包,如果不吃麵包邊,
長輩會責備我們浪費食物,
要我們把方包連麵包皮一起吃。
我記得在九龍仔泳池門口,
有一個小販推車檔,專賣炸麵包。
那些是用麵包皮蘸麵粉油炸而成的!
喜歡甜食的客人,
可以用小販提供的砂糖灑在炸麵包上增加風味。
我記得,炸麵包大概是一毫子一條吧!
買的人也不少!
可見那時物質匱乏,民生生活善用食材。
因此,我到現在吃白方包也仍是整塊吃。
那時我們是怎麼吃白方包的?
平常隨便想吃塊白方包,
通常會灑上砂糖或抹上煉奶,
已經是很經濟實惠又好味的充饑食糧。
在特別的場合,比如小學的年度郊遊旅行,
許多同學會用白方包夾午餐肉作午餐,美味無窮。
白方包和另一種特別的食糧也很搭配,
這是一種精神食糧,指的是實體字典。
這讓生命麵包變成了精神食糧。
![]() |
生命麵包 |
我記得那時候嘉頓生產的磅裝《生命麵包》,
曾經還送小型英漢字典。
我們可以用一定數量的包裝紙,
換取一本小型袋裝英漢字典。
那時代有什麼不懂,
其中一種方法就是查實體字典或專科工具書等。
商品贈送字典算是一種有教育意義的宣傳手法。
我記得這本字典是一部初級英漢字典,較適合小學生使用。
因為我家常常購買這種磅裝麵包,
我們也可以換到一兩本。
那時我還在讀小學初級,
所以這本字典很適合我,我還霸佔了一本私用,
直到這本字典無法滿足我的學習需要,
我才開始選擇更符合我需求的字典或工具書。
那時我開始要應付升中試,
需要的參考書、字典或工具書的內容和程度,
則是另一回事了。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