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記得小時候家裡的廚房裡有兩個火水爐。
我有時會煮一些麵食,因此會用到火水爐。
火水爐的構造很簡單:
整個爐身是鐵製的;底盤用來儲存火水;
中間的爐身有很多氣孔,讓空氣進入爐頭;
爐頭圈有多條毛蕊伸入火水底盤,
將火水吸上到毛蕊頂部;
毛蕊的頂部點著火後就形成爐火。
如果想爐火大一些,就將毛蕊伸高;
反之,若想爐火小一些,就縮低毛蕊。
爐身上有一個開關控制毛蕊的升降。
火水爐的火水用完後需要增添;
毛蕊燒掉了則需要更換。這些工序相對繁瑣且有一定難度,
家裡的大人不讓我這個小孩去做。
我雖然有時會用火水爐煮些麵食,但不常用。
我用火水爐煮食時,曾經被燙傷。
火水爐的整個爐身是鐵製的,
使用時爐身會非常灼熱,不小心碰到就會燙傷。
不知過了多久,火水爐被石油氣爐全面取代了。
石油氣爐使用的燃料不是火水,而是石油氣。
石油氣儲存在石油氣罐內,供應商會派人上門更換。
那時在街上,
常常能看到送罐工人騎著
背著四五個石油氣罐的單車穿梭。